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他们在想什么父母几乎都不知道、不了解,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难点。
我们也经常提倡父母与孩子多沟通,很多父母也会尝试去做,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我们的家长对“沟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努力想要成为好家长的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误区一:沟通仅仅指说话,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都被忽略了。
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长大了话越来越少!”但是沟通仅仅就是指讲话这么简单吗?
很多父母只想从孩子口中获得消息,这是懒惰的做法!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通过孩子的神情动作,以及生活表现来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心事。
比如说一位母亲曾经向我诉苦:孩子在考试后一直躲着家长,面对家长对成绩的质问也默不作声,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却无济于事。于是我问家长:孩子考试之后情绪怎么样呢?家长的回答是,孩子什么都没有说。
“什么都没有说”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表现说明孩子的心情有可能很矛盾、很压抑,他也许正面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内疚痛苦,这个时候家长一顿指责,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而如果父母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信任的眼神,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许孩子就会愿意在父母主动跟父母谈,而不是选择对父母关闭心灵的大门。
误区二:沟通就是说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情吗?
有位妈妈说:“我知道和孩子沟通很重要,也经常会找机会与他谈,可是我只要一问他学习的事情,他就嫌我烦。”
很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在于:父母永远只对自己关注的内容感兴趣,根本不愿意听孩子讲其他的内容,父母只关注成绩和分数,对孩子交了什么朋友、玩了什么游戏都没兴趣,这让大部分孩子不胜其烦。
孩子本来认为沟通应该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说,而父母却并不认同,好比孩子需要沟通的内容有四车道那么多,但是父母那里只有一车道,于是孩子觉得塞车,大部分内容过不去,孩子当然不高兴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走这条路了。而父母只能看到一条车道上的事情,对孩子了解也很片面。于是,双方的沟通要么逐渐减少,要么则流于表面,草草敷衍。
误区三:沟通就是彼此不停地说话吗?
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就是不肯说话,跟孩子说话他又不愿意听,让人特别苦恼。其实,沟通中听比说重要。很多家长就是没有做好“听”这个工作,才使亲子沟通无法继续。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你是否记得有这样的画面,大人之间在谈话,孩子在一旁跃跃欲试的想要说话但是却插不进嘴,这个时候,我的孩子会插到我们中间,问我“你为什么不听我说呢?”每当这时,孩子可能是感受到了冷落,往理论上讲就是感受到了不被尊重。
我们大人常说:“小孩不要插嘴!”或者“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但事实呢,如今的小孩子见多识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的意见幼稚不成熟,就加以否定了,这一方面遏制了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不尊重、不认同。
久而久之,当孩子长大了,家长希望孩子主动表达的时候,孩子却已经关上了心门。
误区四:在有问题的时候沟通就行了,希望一次就能达到效果。
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位爸爸,孩子厌学、甚至经常在外面与人打架,爸爸非常着急上火,但是与孩子根本无法沟通,除了讲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他不知道还能说什么,而孩子不是低着头不做声,就是根本不理会。
谈话时,我问这位爸爸如何评价孩子的个性、孩子从小发展的轨迹、孩子喜欢什么等等,爸爸瞠目结舌,答不出来。
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家长平时就要注重跟孩子沟通,关注了解孩子,一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初就及时沟通,这时是有一定效果的。
如果等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时才沟通,那么十之八九是无效的,因为孩子已经不具备与你沟通的基础,即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了,更别提好好沟通了。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