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上三关
位置:位于前臂内侧拇指一面。
手法:从手腕横纹推到上手肘横纹,每次可以推拿100-300次。
功效:推上三关具有培补元气,补气散寒的作用。
孩子日常推推上三关能壮脾胃,感冒发烧时,推推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热的宝宝,多推几遍三关后,孩子的身体就微微发汗,原本烦躁不安的小宝宝很快就会睡了。
这是什么原理呢?其实这就是“推上三关”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上,推上三关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中医上讲,小儿为“纯阳之体”,小孩子体内本身就有热。只要稍一受寒,就会引起风寒感冒而发烧。这在民间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寒包火”或者“寒包热”。这时候只要推推孩子的上三关,让孩子发汗解表,既可以把体表的寒邪驱赶出去,也可以让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从而起到退烧的作用。
摩腹
位置:整个腹部。
手法:用掌根按住腹部下沉1-2厘米,顺时针揉腹3分钟,逆时针揉腹3分钟。
功效:摩腹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
摩腹对脾胃更是大有益处:经常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
不过,摩腹也有讲究的:
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
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捏脊
位置: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手法:让孩子安静地趴在床上,家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孩子后背的皮肤,由下向上沿着脊柱两侧,一边把皮肤捏起,一边向上推。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一般要捏3~5遍。捏脊推荐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
功效:捏脊具有调畅气机,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功能,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捏脊”几乎是小儿推拿中家长运用最多的手法。有些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不过,有的家长盲目的觉得“捏脊”就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这样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