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教育”的争论由来已久。
有的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严是爱,宽是害”、“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跑”,认为成长需要磨砺,教育孩子就是要严格,“快乐教育”是有毒的鸡汤,千万不能信;
很多教育专家却大声疾呼“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信任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宽容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孩子成长、成才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惩罚和限制!
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弟子——钱文忠老师在演讲中炮轰“快乐教育”的理念。
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的演讲录稿在网上疯传,引起一片哗然;
同为教育界名人,教育家李镇西近日贴出了反驳文章《教育,请别再以“严”的名义对钱文忠们让步》,与钱文忠的观点针锋相对,批驳钱无视教育规律,曲解“快乐教育”。
钱文忠和李镇西同是我们敬仰的名家大师,给出如此针锋相对的观点,真是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快乐教育”到底有毒没毒?教育孩子的关键是“严”,还是“爱”?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名家怎么说: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钱文忠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
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只有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时候还能考虑让我的孙子留在国内受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教育,请别再以“严”的名义对钱文忠们让步
□李镇西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标题党”的色彩,同时还有调侃的味道。
其实,对钱文忠教授我是很尊敬的。我这个“李”姓还是通过看钱教授关于《百家姓》的演讲视频才弄清楚其渊源的。但尊敬不等于迷信,钱文忠教授的一些观点我不完全同意或完全不同意,比如钱教授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我就完全不同意。
……
钱教授谈到了“独生子女”,认为这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然后说:“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独生子女”当然有其独特性,传统的教育方式的确不能完全解决独生子女的教育,但无论多么独特,儿童的共性总还是有的。对教育而言,只谈普遍性而不谈独特性和只谈独特性而不谈普遍性,都是极端而荒谬的。
……
钱教授之所以激烈抨击“愉快教育”(“快乐教育”),是因为他不顾“愉快教育”的特定内涵,却想当然地将“愉快教育”理解为不需要学生刻苦,一味地在玩儿中学,给学生以自由,放任自流,没有作业,只有鼓励与表扬,没有批评和惩戒。
……
“愉快教育”的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
所谓“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童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愉快教育”的要素是“爱”、“美”、“兴趣”和“创造”。
看,“愉快教育”哪里是钱教授想象的那样呢?他抨击的“愉快教育”和真正的“愉快教育”是两码事呢!
……
钱教授反复说他小时候学习并不快乐:“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们承认,作为著名教授的钱文忠先生,毫无疑问是我们国家的杰出人才,但你小时候挨了打而今天成才,并不能证明谁都可以靠“揍”而成才,更不能证明“棍棒教育”就是科学的,成功的。
揍了你钱文忠,你仍然可以成为教授,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呢?可能因为恐惧,因为自卑,他们本来可以展示的天赋与潜能却被“揍”得无影无踪,本来应该拥有的更美好的未来被鞭挞得粉碎。
正如陶行知当年所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在先生的“教鞭下”“冷眼里”“讥笑中”,多少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泯灭了啊!
……
钱教授说英国、新加坡某些学校允许老师体罚学生,其实不只是这两个地方,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教育体罚,但这并不是世界教育的主流。
仅仅以英国少数学校还有体罚,就说明“欧洲教育”怎样怎样,这不是“以偏概全”是什么?
……
我一点都不否认,在某些家庭,在某些班级,的确存在着放任孩子、迁就孩子的现象,但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也不是什么“愉快学习”,而是对教育的放弃。
在为数不少的班级和家庭,是教育爱心的失落,是把学生当机器的灌输,是学生因过重负担而厌学,是个别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羞辱和体罚……一句话,种种非人性、反教育的现象至今还绝非个别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中。
在此背景下,我们强调教育的人性、民主、平等、尊重、快乐……这正是人类教育向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的主流,有错吗?
尽可能让每个孩子成为积极主动而自觉的学习者——这不是浪漫的想象,而已经是许多学校课堂上的现实——怎么就成了“对孩子让步”?
……
尊重只能由尊重来培养,民主只能靠民主来滋养;而拳头只能培养出奴才、暴民或新一代暴君,专制教育下永远不可能诞生现代公民。是的,孩子的成长一刻也离不开严格要求,离不开严厉批评乃至惩罚,但我们决不能在“严”的名义下让专制教育、非人教育阻碍中国走向党的基本路线所指明的“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未来,因此——
教育,请别再以“严”的名义对钱文忠们让步!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都明白了!
不管是“宽容”还是“严格”,说得都是教育的方式。“宽容”不是放纵;“严格”也不是专制!
钱文忠的演讲振聋发聩:警告我们不要再放纵孩子!“爱”不是没有原则,尊重也不能没有底线;
李镇西的批驳则更理性,有理有据地说明:“快乐教育”不是放纵!而“严格”也不是专制的借口!
教育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生产产品,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本来就不应一概而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的时候当然不能纵容放任;
但“爱”永远是教育的基调,是教育的准则。成功的教育一定是春风化雨,而不是棍棒和荆条。
就像李镇西所说:揍了你钱文忠,你仍然可以成为教授,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呢?可能因为恐惧,因为自卑,他们本来可以展示的天赋与潜能却被“揍”得无影无踪,本来应该拥有的更美好的未来被鞭挞得粉碎。
把“快乐教育”当做“放任自流”本来就是误解。
如果孩子连童年的快乐也不能拥有,又是何其令人痛惜的事情?
怕只怕我们的家长过于心浮气躁,把成年人的野心早早地压在了孩子的肩膀上。
让孩子为了追求我们的理想而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只知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给他(她)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才是最毒的“鸡汤”!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