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回校园去学习早期幼儿发展,选了一门课程叫Art with Young Children(艺术与儿童),刚刚上完,受益匪浅,真的把我以前模模糊糊知道的内容、还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识都串了起来。
为了帮助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课堂上,老师还带着我们参观了一家示范幼儿园里的作品、也放了很多孩子们在课堂里表现的作品。今天先不分享我在这门课里学到了什么,反而想和大家说说其中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这家幼儿园,从孩子3岁开始就引进了水彩画。我当时听完并不觉得意外,小D大概2岁半时,我和她在家也玩过水彩颜料。但当老师告诉我,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没在画画,而是在学习如何拿画画的工具时,我就震惊了。
回想当时自己在家和小D玩水彩画时,我基本上都是“服务上门”的,小D只需要乖乖套上围兜坐在桌边,其他的颜料啊、画笔啊、水啊都是我摆放好的。本来嘛,画画,不就是让她画就好了,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她参与啊,这么小的孩子越参与越添乱啊。
这个幼儿园画画这门课的第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孩子学会排队、等待、按照指令一样一样拿工具、包括作画完毕后如何把脏的工具归位。老师当时和我们说,画画不该只是最终的目的,整个过程其实也是宝贵的学习经验。看似在“浪费”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自控(等待)、锻炼了短期记忆力(要记住这一步一步的指令)、还学会了对工具的珍惜和爱护,更加锻炼了独立能力。
连打水也是需要这些3岁孩子自己做的,但是他们端着盘子再去打水容易打翻,所以特地要求孩子们先把盘子放回桌上,然后只拿着水杯去接水,再回到桌上开始作画。老师说,就这一点,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无法做到,常常出现拿着铁盘来到水池,或者直接全部带到水池。还有一些孩子拿着水杯去水池的路上被其他事分心了,然后就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了:)
这样没有怎么画画的一学期下来,这个班级的孩子能力却都提高了不少了,做事更加有条理了,变得更加专注了,学会了等待的概念,也真的爱惜这些工具了,非常有主人翁精神。
“过程比结果重要”,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我们每天是不是都会不自觉地去犯这样的错误呢?读绘本时,我们追求的是让孩子静静听完一整本,却忘记了即使孩子只感兴趣一两页,我们多围绕着这两页进行观察、讨论、提问甚至编故事,这样的教育意义完全不必读完整本绘本差,甚至还更好。
出门旅行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必看景点展现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蹲在地上看昆虫小草、抬头看白云蓝天的求知欲。也许那时,我们不催着孩子说,“快来看这个”,而也是蹲下身,鼓励孩子提问,告诉孩子那是什么,也许我们展现给孩子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吧。
成人的价值观里有太多的“值得不值得”,但这无形中也阻碍了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养育孩子。谁说,一定要画出一幅画,那就是值得?谁说,一定要听完整本绘本那就是值得?谁说非要“到此一游”那才是值得?
这个老师,我们的孩子,其实在告诉我们,活好当下,利用好当下,每时每刻都能变得“值得”,关键我们是否有这样慢慢体验的心态。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