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过多选择,用物质补偿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因此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作为补偿,可孩子看起来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收到新玩具,几乎来不及去玩那些旧玩具,更无法专一。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希望孩子的童年不像自己小时候那般物质匮乏,所以尽其所能给孩子最多最好的。可是,孩子的专注力却被丰富过头,甚至泛滥的选择无情地分散掉了。
过度自以为是的关心,其实是打断
隔辈带娃的优点是父母可以腾出手来更好地赚钱养家,可是,隔辈带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常见的有两种极端:特别严厉or特别溺爱。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了趴在地上看绘本的习惯,回到家里,仍旧拿一本绘本趴在地上认真的看起来。
严厉的一种会大骂:“你是不是有毛病?趴在地上干什么?起来到桌子上去看书!”如果孩子不听话,就开始一直念叨。“叫你起来听不懂?感冒发烧的时候别找我!”
溺爱的一种会来劝:“哎呀,宝贝啊!你别趴在地上啊?凉着肚子怎么办?”过一会儿又端着水果或者水过来“投食”,“来,宝贝,吃点水果再看书吧,或者喝点水,别累着!”
无论哪种情况,都在无形当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自作聪明过度干涉孩子甚至强迫孩子
孩子在纸上画画,他每画完一张,就高兴的大喊,“欧耶!欧耶!”,玩得非常开心!这时候爸爸看到了:“你怎么这么浪费纸?一张纸上就画了一点点?”然后爸爸就开始教他,如何节约用纸……
结果孩子再也不肯画了,爸爸却一点没发现,还在那自得其乐地画起简笔画,想让孩子照猫画虎。“哎,你怎么不画了?快画啊!你看看爸爸,这样画多节约纸张,而且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东西,你画的是啥?完全看不懂,乱七八糟的!”
很多时候,家长无形当中用自己的边框把孩子套住,自作聪明地过度干涉孩子,甚至强迫孩子跟着大人做,真是大错特错。最正确的做法是,安静的陪在孩子旁边,让孩子自己摸索思考,自己动手。
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里不得安宁
家长担心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玩会发生危险,因此,把孩子的图书角和玩具角都设置在客厅。然而,每次孩子专心致志玩玩具或者看书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在咆哮、吵闹,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个没完。爸爸妈妈也没闲着,玩手机、看电视,还时不时去骚扰一下孩子的进度……
试问,这几种情况之下,孩子怎么可能专心致志!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保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很重要,特别是到了春天,又是长个子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
“看似无扰”实则“默默关注”孩子
孩子玩耍或者看书的时候,家长默默在一旁关注,只要安全系数满分,就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吃的喝的放在小桌子上,养成习惯,孩子渴了、饿了自己会吃,不需要提醒。
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整理自己的东西,亦或是玩玩具看书,都让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大人不要在旁边唠叨,更不要总是用“爱的名义”去不停地打断孩子。
图书或者玩具精简排序
把几百本书同时扔到孩子的书架上,孩子肯定无法专注地看完一本。精简摆放就是给孩子较少的选择,他才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加专注。玩具同样如此,不要一大堆玩具堆在孩子面前,只给孩子保留几件精品玩具,减少选择也方便收纳。
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各种事情
一定要跟孩子约定一个“休闲TIME”,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家各玩各的,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每天都很期待。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画画,甚至练习一下毛笔字,跟孩子一起共同进步。而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角落里安静看书、玩玩具,两个人互不打扰。如果孩子需要让家长讲解一些知识,父母随时都在,也能够随时互动,一举两得。
不要讽刺、嘲笑孩子,尽量旁观
有些孩子会自言自语,特别是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不认识字,却喜欢假装读一读,其实这是孩子在思考。
这个时候请家长尽量旁观,保持安静,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这种行为。更不要用“装什么蒜”、“笑死了,念了些什么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懂还装得挺像”等难听或无心的话讽刺孩子。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