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全家焦急,惊慌失措,现实常常是如此:
★哪怕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家长也可能会贴退热贴、洗温水澡、吃退烧药、吃中药、吃抗病毒药、吃抗生素,甚至上医院打针输液;
★哪怕孩子本来好好的,但有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吃不够,喂饭,逼他们多吃,孩子吃不下就认为是积食了,然后看中医吃中药,甚至去挑疳积,挑完不吃再去挑,直到孩子不敢不吃。这种就叫父母病了,孩子吃药。
妈妈问:宝宝生病了,我怕西药的副作用,给宝宝吃中成药安全点。
宝宝体质好虚,我怕吃西药伤肝肾,还是给孩子开中药吃吧。
中药没有副作用,没西药那么伤身,我每次去医院都让医生开中成药。
那么,在生病的时候,尤其是宝宝生病,到底是选择中药还是西药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经过专业中医辨证施治后选择的药物,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材料。
●中药的基础是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中医认为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认为所有药都有“四气五味”,有“寒、热、温、凉”之分。但没有确切定义,一个人是不是气血不足,是不是有热有毒,一个药是寒是热,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办法验证。
因此,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基本所有中成药说明书上都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等字眼。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用药,用的对还好,用错了,适得其反,甚至还会产生毒副作用!但可以明确中药毒性的是:何首乌的肝毒性、马兜铃、关木通的肾毒性,在现代医学已经验证确认,并不会因为中医理论而改变。部分中药里的砷、汞、铅等重金属也不会因为换个方式去理解而变得安全:比如“保婴丹?毒婴丹?”等等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大家可以搜索相关报道进行阅读。
更多慎用中成药的科普,请点击阅读:
那么,西药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药是根据现代西方医学,基于自然科学理论,经过专业西医诊治后选择的药物,是以“化学合成、生物提取”为主要材料。
●西药的基础是现代医学理论的产物,西医是以人体解剖结构、病理生理情况进行治疗。从研发到上市,再到广泛使用,都有严谨的理论基础,进行临床药物试验,反复论证后经注册批准后才能使用。包括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代谢、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保存方法等,都有明确说明。从使用近一个世纪的“青霉素、阿司匹林”到最新的生物靶向药物等,无不如此。
因此,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西药的说明书都写得比较详细,尤其是进口西药,说明书非常长,连最罕见的不良反应,药物过量应对措施,都写得清清楚楚。所以,不少西药都是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使用。
有人可能要说,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看待中医药。但细胞组织结构,化学分子结构,基因排序,统计方法这些本来就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并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只会不断完善、进化。
★孩子生病用药,尤其是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应当谨慎。“民间偏方”不可信,“谣言更是害人不浅”。滥用药物,包括中医或西药,可能造成儿童肝肾功能甚至大脑的损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