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或是和一些家长们闲聊的时候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在幼儿园可真听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一说什么立马执行,在家就不行,说什么都不听,还都得听他的,简直就是一小霸王!”
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曾是幼儿园教师),也结合自己的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总结出来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样的三个因素:
1.环境氛围不同,造成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下样。比如,到了幼儿园,孩子从心理上就感觉学校不能像家里那么自由,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应该听老师的话,而且看到那么多小朋友都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自然而然就也会跟着小朋友们一起来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可是在家就不一样了,感觉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特自由,想干什么干什么,没有学校那种氛围去影响他,像脱缰得野马一样不受束缚,就会让家长觉得“非常不听话!”
2.老师和家长做法不一样,造成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样。进了幼儿园以后,老师有自己的一日流程,每个时间段干什么都有计划和安排,老师还要给孩子们讲一些礼貌用语和需要遵守的纪律,比如,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的用法,还有需要排队的时候就规规矩矩的排队,不要插队,需要安静的场所,就不能大声喧哗等等,幼儿园正是行为规范养成的阶段,给孩子们讲,他们就会听,潜移默化就会照着做,慢慢就会养成好习惯。在家就不同了,有的家长就放任孩子胡来,娇生惯养,一味迁就孩子,孩子就会觉得:我可以不懂礼貌,我可以不懂规矩,我可以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慢慢就变成家里的小霸王。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懂事了,可是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你没有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大了就不好改了,所以,好的行为习惯还是要从小养成的,不要把孩子惯成家里的小霸王。
3.孩子的攀比心理,造成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样。人都有攀比心理,小孩子也一样,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都会去积极完成,为什么?因为都怕别的小朋友笑话,而且,如果自己完成了,就会觉得在小朋友面前很神气,老师再表扬一下的话,心里就美的开花了,所以老师无论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孩子们都会积极的去完成。在家里就不同了,家长让去干什么,不想去,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比较,没有攀比心理,就激不起积极性,就不想做,家长就会觉得不听话。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来个比较,或是来个鼓励的称赞,想办法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就一切都好说。
孩子听不听话其实还是和教育方式有关,用对了方法,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家长们心里的好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