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原文选读】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好名推荐】
兴孝 五行属性不明显
【古文今译】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身居高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敬自己的父母,身居高位的人尊重长者,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长者;身居高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当然不会做相反的事。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践行以身作则的“絜矩之道”。
【难点注释】
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以应该对待老人的方式来对待。
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以应该对待长者的方式来对待。
恤:体恤,周济。
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倍:通“背”,背弃。
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11
【原文选读】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好名推荐】
得众 火属性
慎德 五行属性不明显
【古文今译】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是百姓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百姓父母了。《诗经》说:“巍峨险峻的南山,岩石耸立。尊贵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仰望你。”执掌政权者不可不谨慎。稍有偏差,就会被天下人所反对。《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仁德还是能够符合上天要求的。请以殷朝为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易事。”这就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所以,君子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者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难点注释】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