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中的“爷爷”何时能被孩子真正的从人物关系角度理解为“爸爸的爸爸”?研究发现,婴儿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间越早,他们未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悟性会高于同龄人1-2倍以上,甚至表现为在某些方面超过成人的趋势!
对会说话的孩子,家庭称谓是最常见的父母教孩子说的话,爸妈们总是期待孩子能理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真实含义,于是爸妈们迫不及待的告诉孩子“爸爸的爸爸”是爷爷,但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是构建抽象环境的:
举例一,设置情景,爸爸在孩子面前对着爷爷说:爸爸,在生活中融入这个情景,让孩子看着。
举例二,借助事物,例如借助绘本,告诉孩子,这是小兔子、这是小兔子的妈妈、还有小兔子的外婆,有一天小兔子的妈妈对着外婆说:“妈妈,我和小小兔去散步啦。”;小兔子对外婆说:“外婆,我和妈妈要去散步啦。”
正常情况下,2岁的孩子已经到掌握人物关系的月龄啦,你的孩子达标了吗?
作者简介:椰子妈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具备教师资格,专注于婴儿早期语言启蒙方法的研究。
(原创,请勿转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