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止一次从孩子口中听到“被打”、“东西被抢”、“被同学威胁写作业”的事件,每位家长都不会愿意,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但,当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该如何去教育孩子解决,很多家长正在思考的问题。
最近在家长群看到有妈妈在讨论:
小孩被同龄的小孩打了怎么办?小孩被打了之后也不敢作声,只会跑来家长身边哭。
之后还讨论起了,孩子被打后是否要打回去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啊赞成要打回去,只有小部分家长觉得最好采用别的方法解决……
有人表示,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讲,受到攻击,要给予对方适当的回应,要适当反击。
而息事宁人,最终只能指望“欺负方”乐趣的边际收益递减来摆脱伤害。
一味地教孩子忍让,可能让孩子长期处于身体和心理的虐待中,在遇到任何事都不知反抗,长大后也缺少捍卫自己权利的能力。
有一个家长的回答,个人觉得还有几分道理!
孩子被同龄小孩打的时候,叫他大喊,你再打我,我就还手了!声音要大,最好周围的人都能听见。
我们在教孩子友善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友善并不是一味忍让。
当有人对你恶意相向,你别害怕,更不要选择忍让,妈妈不希望有任何人伤害你。
面对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后,“打了还手”似乎是最见成效的!也因此渐渐成了多数家长的共识。
听一位家长分享了一个他的小故事。他的儿子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用手故意打了他脸。
他问孩子还手没有?孩子说没有还手。
他竟跟孩子说:
那你别跟我说,以后记住在外面受了欺负要知道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
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
也不知道儿子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暂且不评价这样做的好坏,适当的引导孩子,受到不正当的攻击、欺负,需要作出反抗是可以的。
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让孩子有了一点亏都不能吃的意识,我想,将来是会害了孩子的。
曾在一个小区里,看到一位爸爸这样 “教训”自己的儿子: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被人打了只知道哭。不是跟你说了,别人打了你,你就打回去。”
孩子的眼睛充满了胆怯,而这份胆怯来自于他的父亲。
孩子去玩后,这位父亲这样跟我解释:
因为孩子欺负了,找对方的家长评说,人家只会嘴上答应你,回家之后说不定还会夸自己孩子,所以实在没办法,只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其实,孩子被打后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还不在少数!
有一个男孩,在学校被前排的同学打了没还手,但心里一直记得这件事,在要不要还手中纠结。
突然有一个念头在脑海里萦绕,就是他的家长曾说过的一句话:必须还手!
正上课时,突然跳到桌子上踢了同学一脚,还刚好踢到头上,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地闹到学校,学校要求这个男孩退学,家长好说歹说赔了对方一笔钱,才勉强在学校继续查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性,不要一味地向要求孩子“必须还手”!还手主要是对于对方的一种警告,让对方不要来无故招惹,而不是目的。
曾经看过一个电影,里头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
在被欺负的情况下,打回去,是一种战术,为了不再被欺负。
在这当中,其实需要家长和学校的老师相互配合,好好引导孩子;便能够有效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
大多数家长支持打回去,这样以暴制暴真的好吗?
首先在这里提醒大家,教孩子“打回去”一定得分情况。
如果遇到年纪比自己大、身体比自己强壮很多的情况,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回去。如果周围有大人,可以用那个家长说的方法:让对方知道你的一次忍让并不意味着你会一直忍让。
站在被打孩子的角度,个人是要打回去,而且是第一时间就还手。如果是事后再动的手,对方便有了理由还可以说你的孩子在主动招惹。
在引导孩子如何应对“被打”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对的。打架是最坏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果孩子没有错,却被欺负了而不敢还手,就一定要教孩子反抗,保护自己。
如果孩子也有错,就细心帮孩子分析错在哪,错了就要勇于成错误的部分。
对于孩子之间的打闹,不能只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作为家长,我们要去辨别,他们是探索还是攻击。
如果是具有攻击性的,他们的表情一般不会是和善的。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急于去教育(教训)孩子,一定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试着去感受他所处的情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