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老人家说宝宝生病了不能吃“发物”,可能我们大人自己生病了也不敢吃“发物”。但“发物”到底是什么?真的就不能吃吗?

什么是“发物”?
那些能让人出现皮肤症状、口疮、头晕、胀气、便秘、腹泻等情况的食物,都笼统称为“发物”。
对于这样的定义,至少孩儿他舅觉得不够严谨,这些症状是因为过敏反应?因为刺激性强引起口腔不适?这样有针对性的区分,比笼统的说是“发物”,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发物”有哪些影响?
1. 过敏反应
含有异性蛋白或其他一些致敏性强的物质,例如如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类、牛羊肉、花生、坚果、韭菜、竹笋、菌类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对于两岁以下的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对这些含有的异体蛋白的食物有过敏反应,宝爸宝妈对于自家宝宝会过敏的食物更需要注意。
所以,比如宝宝得了湿疹如果不是因为有过敏的食物,也不用忌口。宝宝不对鸡蛋过敏,爱吃就吃呗!

2. 刺激性强
如酒类、辣椒、花椒、葱蒜等刺激性食品,容易让咽部粘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而出现口腔不适。
咖啡因、酒精提高人的呼吸频率、心跳和应激激素,并提高血压,使人出现头晕、心悸的情况。
辣椒可使人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疾病不适症状加重的感觉。
橘子含柠檬酸量较高,这对人体皮肤或粘膜有刺激性,服用过多会让人咽痛、口腔溃疡。
对于宝宝来说,一岁以下不适合吃各种调味品,即使是一岁以上的宝宝也建议吃的清淡一些。这些具有强刺激性的食物就不要给宝宝吃了。

3. 高蛋白食物热量大
有些人认为羊肉狗肉是“发物”,吃了会上火。这主要是因为是这些食物含有高蛋白,吃太多身体消化蛋白质时消耗大量水分及散热增加,会使人感觉燥热、口渴或者出现便秘。
高蛋白的食物有营养,但也不要多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