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白天我最重视孩子的自由玩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就没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相反,在某些方面,我也是个很鸡娃的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本来就是宽严并济,有放有收,孩子才能学得刻苦,也玩得开心,“玩”和“学”其中哪一方面失衡,对孩子都不好。
睡前的黄金一小时,是我特别重视的时间。是因为,睡前的一小时是孩子和父母都能放下各种杂事,全身心的互相陪伴的时间。现在大城市人生活都比较累,白天的时候感觉灵性被抽空,忙于各种琐事,头脑里也有很多安排 ,而睡前终于要结束这一切了。满意的检查一遍自己什么都做完以后,就能够和孩子一起,100%专注的和他聊聊天。
很多父母睡前习惯刷手机、朋友圈和热点新闻,那就太浪费这黄金一小时了,这是多么宝贵的亲子机会啊!
我家的睡前一小时,并不包含睡前看书的时间,那是属于睡前阅读的。我们说的睡前一小时,是指所有睡前阅读完成后、关大灯开小夜灯、上床躺好、准备进入睡觉气氛的一小时。
毛豆是个5岁的精力旺盛的男孩子,需要这一小时平静下来入睡,我也静静享受这一小时心无杂念、不看手机的时刻。
这一个小时,我们一般安排这四件事情:
1
让孩子回顾这一天的烦恼和喜悦,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扪心自问,即使是作为一个还比较负责的妈妈,白天时对孩子的回应,也经常湮没在繁杂的琐事之中。毛豆向我提出一个要求,我有时会机械回应,因为家里和工作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没有大块的时间反思:孩子的需要哪一部分已经变了,而我没有跟上,会不会我已经不再了解他了?
更何况,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老师不会照顾的特别细,下班接孩子时,父母一般又没有悠哉悠哉的心情,所以孩子在白天的很多心声,没有被我们“接住”。
而晚上是我们都最放松的时刻,很多情感的流动都是畅快的。
孩子,有时候要的并不是关注(attention),而是和你的情感连接(connection),确知被父母所爱。
比如前几天我们去泰国玩,也坚持了这样的黄金一小时。我白天的时候注意到,毛豆 和女孩子小K(在清迈时,我租住在小K妈妈的别墅里)玩得很好,但是有一件小事,让我觉得有些疑惑。小K很喜欢我们从国内带过去的电子手写画板,因为清迈很少有卖,所以爱不释手玩了好几天。有一天,小K正在玩的上瘾,毛豆也想玩,想把电子手写画板要回来。小K就想了个主意:“毛豆,你先下楼去跑几圈,再上来我就给你玩。”
毛豆说:“好的!”就咚咚咚跑上跑下的在别墅里面转了一圈。
回来以后,小K还是没玩够,于是她又对毛豆说:你再玩玩我的娃娃家吧!我一会就给你!”
毛豆去玩了,回来以后想要回电子手写画板,小K还是没玩够,又对毛豆说:你再去楼下跑一圈吧,回来我再给你!
毛豆这次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跑下去了。
其实当时我就坐在小K旁边的床上,我很想对毛豆说:“是你的东西,你有权利要回来,拒绝小K的要求的。”但是我还是忍住了什么都没说。孩子之间的相处问题,还是要给孩子一定的反应机会。
当日晚上的黄金一小时,我关上所有灯,清迈的晚上凉风习习,远处传来蟾蜍咕呱咕呱的叫声,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我们一起享受着窗外的自然,特意对毛豆说起这件事,对他温柔的说:
“其实你可以拒绝小K的呀,那是你的手写画板,你可以说:不,我不想跑了,我要玩,你要还给我。”
毛豆说:“我知道啊,我是可以这么做,但是我想让小K多玩一会儿,因为她家里没有,我们回北京以后,她可就玩不到了。”
原来如此!幸亏我当时没有干预,否则就折损了一个孩子的善良。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位调皮男孩的妈妈,孩子总是不愿意听他的话,她为有一个不好管的孩子而苦恼。后来她专门用晚上睡前一小时来听孩子的心声,原来孩子那些捣乱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的焦虑与呼喊。而当孩子确知在睡前一小时可以被妈妈充分包容、以原原本本的自我存在时,和妈妈对着干的行为就越来越少了。
什么时候,怪兽不再是张牙舞爪的怪兽?嗯,当你爱它的时候。
跟随我的粉丝们,孩子都越长越大了,孩子的需求变化的很快,一些更复杂的情绪,比如害羞、利他、讨价还价、妥协,都逐渐出现了,我们真的跟上吗?
平心静气的了解孩子白天发生了什么,最好的时机就是你们俩都很平静的黄金一小时。
2
我做的第二件事 ,就是绘本复述
在孩子平静心情,和父母重新建立亲子连接(connection)以后,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毛豆绘本复述。
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只不过有的时候懒得说、不爱说?
毕竟,输出是比输入更难、更费脑子的事情。就如同我们大人更喜欢看小说,而不喜欢写作文一样。看的时候有多爽,写的时候就有多累,还要谋篇布局、想想措辞、上下文要连接好, 谁呆着没事自虐脑子呀?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但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一直是我对养成毛豆的目标之一,所以,“绘本复述”是我在睡前要他坚持做的第二件事。
这件事的本质,其实就是父母拿了一把钥匙,把孩子的惰性小小的逼了一下,让孩子坚持难度更高的主动输出。
比如,毛豆每天白天都阅读不少绘本,但是问他讲了什么,他又故意不说,咯咯直笑。其实我知道,他其实记得很清楚,但是懒得说。
应我的要求,他就勉为其难的说:那好吧,哈哈哈哈……然后就开始给我复述。
一开始的复述是最难的,他要运用短期记忆力回忆起绘本的内容,然后用逻辑思维想明白,哪件事情先说,哪件事情后说,哪件事情无关紧要不必说,哪个事情作为关键因素必须要交代清楚,否则听者就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再用语言组织能力把这些元素串起来,这就完整复制了一个故事。
比如,昨天他看了一套比较搞笑的故事,叫做《芭蕾猫》。我要他睡前说给我听,他想了一会儿,开始输出:
嗯,这个故事是个很搞笑的故事(总体印象),他说的是一只芭蕾猫和一只XX狐(主人公先出场),然后做了搞笑的事情,这是因为芭蕾猫是个XX的性格(毛豆对其的人物描述)……
这就是一个孩子主动输出的故事,长期在睡前坚持这样的练习,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都会锻炼的非常发达。毛豆经常会一口气复述好几个故事给我听。这样的主动表达习惯,让孩子远离用脑惰性,因为大脑也是用进废退的。
千万不要一开始要求孩子复述的特别完美,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不一样,只要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就值得鼓励。有的孩子很小,但是能断断续续的讲出文章里的一句话、两个单词,那也是特别好的起点。
有的孩子特别小,也可以趁机引进一些“思维工具”,教孩子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比如,可以打印这张图,告诉孩子,开头要说什么?中间要说什么?结尾又是什么?
上面这张适用于小宝宝。大孩子的话,我觉得这张图很实用。
一个绳子上有几个结,一个故事里也有关键情节。比如,这个故事里的人的性格是什么?在什么环境发生的?他们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呢?教会孩子Next、Then、Finally的使用,这也是特别好的把孩子思维捋顺的过程。
睡前的“复述故事”做完以后,其实还有更深阶的东西,我目前做到了第三和第四阶,分别是“故事接龙”和“自由创造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