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儿子开学的第一周,老师体贴地没安排正课、没有留作业,只是让孩子们熟悉一下学校规范、熟悉上学的流程、师生彼此见面熟悉……笨爸爸更没有“恐怖化”学校,看着熊儿子明天愉快地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按时上学,已经颇感欣慰了。
随着第二周的到来,家长和孩子都开始正式进入小学模式——家长开始建群,班级群,家长群,通知群,英语群……然后是下载APP,学习的,课后作业的,建议参考的……包书皮儿、买教具、统一规格、学做PPT,“打小儿立规矩”……熊儿子则开始按时作息,融入班级,每天学着自己惦记该上的课、要求带的教具、需要家长签字的回执……没有作业,但又打卡。
笨爸爸本来觉得熊儿子虽然没上学前班,但也“捡拾”了不少碎片,应该能应付各科课业。可昨儿晚熊儿子的一出儿,让笨爸爸意识到,上学真的不那么好玩儿,至少不都是好玩儿,却不得不玩儿……
英语,熊儿子四五岁接触,单词卡片、图书绘本、毛毛虫点读、甚至英语动画片;之后幼儿园大班开设了英语课,笨爸爸买了成套的分级学习包、每天都坚持啃蛋糕英语、绘本也加入了纯英语的点读;拿到学校的英语课本后,EASY!熊儿子应该没问题。
手机收到英语群老师发的消息,已经学完的两课周末前可以打卡了——背下来,发到群里。就两句对话,三行绕口令,听熊儿子念过,都会的那种;一说打卡,熊儿子挺欢欣的,但笨爸爸隐隐觉得,他不会背。
果然,念,行;跟笨爸爸对话,也行;背,不行。一遍,不会;熟读了几遍,再来,绕口令丢了一句半;第三次录音,笨爸爸没作声,熊儿子磕磕绊绊背完了,自己直接就删了——“又背错了……”眼圈儿有点儿发红,嘴角开始下撇,笨爸爸故意不看熊儿子,“行了,明天再说。你是不是都分不清你要背的句子意思了?”“嗯。小船儿怎么说?外套呢?”“不知道。”“歇吧儿子。背懵了。”
熊儿子洗澡,笨爸爸把别的小朋友的录音放了出来;洗完澡,进入睡前故事时间,笨爸爸小心翼翼地又问了一句,“今天九点截止上传打卡,现在有九个小朋友打卡了,还有四分钟时间,再试试吗?”熊儿子点头,下床,要去书桌;笨爸爸阻止了,“不用。就在床上。先捋一遍,再试试。记住GO,COAT,BOAT。”最后一遍,卡壳时笨爸爸比划了穿衣和划船的动作,借着小小不言的作弊,过!
熊儿子睡了,笨爸爸回想自己小时候的英语,也是背。整篇的课文,整本儿的《新概念》,英文字典,都背过。也因此才有了语感;至今不爱英语,但能凑合。
熊儿子“玩儿”不是课本儿的英语游戏时,或啃英语蛋糕时,没压力,玩儿心为主,反倒轻松。背几句普通对话差点儿背哭了,至于吗!
还是得把玩儿心调起来,熊儿子本身好胜的劲儿更得珍惜,笨爸爸想招儿……
上学从来就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儿,但必须上、必须学。笨爸爸负责玩儿,熊儿子负责学——玩儿着学。爷俩一起找道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