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捡来的,不是爸妈生的。” “爸妈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 “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 小时候,父母可能对你说过类似的话 为人父母,你可能对你孩子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样的“玩笑”、“欺骗” 是对孩子的爱吗? 来看看今天的故事。 【案例回放】 花椒有什么好东西 总愿意和姑姑分享 爷爷对此“颇有微词” 其实,花椒原本很大方 有好吃的 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 但爷爷奶奶却 经常逗他 “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 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 他们赶紧又说: “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 几次之后 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 而当花椒与姑姑分享时 姑姑会道谢 并真的与他分吃 还夸他的东西好吃 花椒也乐得与姑姑分享 爷爷甚至还责怪姑姑说: “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 【刘老师分析】 爸爸妈妈们似乎有一种 神奇的共识: 小孩子是可以逗的 这种“逗” 往往以“骗” 的方式实现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些语句 爸爸妈妈会这么做 是基于一种认知 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拥有权 作为拥有者的父母 针对孩子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 都是被允许的 “逗逗孩子、骗骗孩子”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种乐子 父母只会在家里“享受” 当有人问起可不可以骗孩子 父母们一定会义正辞严地回答: “怎么可以骗小孩子呢? 小孩子也是 和我们一样的人 不可以骗的。” 奥妙就在这句回答里, 为什么不能骗? 因为“小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这个逻辑就是 如果我们是平等的 我不可以去欺骗一个 和我一样“高贵”的人 父母在人前 教科书式的回答 用的是 符合目前潮流的观点: 父母和小孩是彼此平等的 可实际上 父母很难把孩子 视作和自己平等的人 父母是强势方 孩子是弱势方 什么叫恃强凌弱? 从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 可见一斑 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是由 超我、自我、本我 三块组成 “超我”是指 潜意识呈现出 对道德、社会和法律层面上 观念的认同 “本我”是指 潜意识呈现出 极强的攻击性、性冲动、求生的本能 人一旦占据优势地位 攻击本能就会蠢蠢欲动 那种可以控制一切的感觉 让人迷恋 “逗逗孩子”看起来无伤大雅 却标志着父母对孩子绝对的控制 好在,人类除了“本我” 还有“超我” “超我”来自于 家庭和社会 对人潜移默化的教化 “超我”能很好的制衡“本我” 让人不至于沦为 欲望的奴隶 满足欲望让人觉得痛快 符合“超我”让人觉得高贵 “痛快”是生物性的 “高贵”是精神性的 有些父母虽占据优势地位 但不会“逗逗孩子” 因为“超我”不允许他们 用这种戏谑的方式 彰显自己的力量 只有当孩子犯了错 行为需要被纠偏时 这类父母才会 展现强势的一面 父母和孩子 虽然从“人格”上来看 是平等的 但两者的力量对比 却极度悬殊 弱小的孩子必须依赖 强大的父母才能存活 父母与孩子 无法做到 关系上 真正的平等 【刘老师支招】 当一个大人对一个孩子 不再恃强凌弱时 不是因为,这是一个好“大人” 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好“人” 两人之间是否平等 会被太多的因素干扰 绝对的平等 很难获得 重要的 不是 追求绝对平等 而是 就算关系中 有不平等的因素存在 却一样 以温柔示人 “温良恭俭让”是没有前提的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要先两人平等 然后才能“温良恭俭让” 父母比孩子占有优势地位 但即便如此 父母也 不可以 “逗逗孩子” 不逗孩子 不是为了证明 人,生而平等 而是为了证明 教养不是 为力量服务的 要去除“逗”和“骗”的陋习 做父母的 先要修身 运用“超我”中的“善” 平衡“本我”中的“欲” 先成为一个好“人” 再成为一位好“父母” 文章作者:刘晏华 文章来源:复爱妈妈
父母爱攀比,孩子很受伤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很多父母不知道,这会给尚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增加不少负担、付出不少代价。代价1...
1681
长得丑,怪我咯?到底谁决定了宝宝的颜值?
好多妈妈没等孩子出生,就开始各种焦虑,担心孩子的颜值输在了起跑线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确实,我们...
1730
这项能力才是宝宝成长的关键
体格——精细运动——手眼协调体格——感官——触觉能力对许多爸妈来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他们的共识...
2197
爸妈必看:新生儿早教启蒙知识
如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满天飞。但是爸爸妈妈也有很多关于早教的困惑,比如不知道早教应从宝宝多...
2574
DHA别乱给宝宝补,这些误区妈妈要知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给宝宝补充DHA成了潮流,其原因是:想让孩子更加聪明,避免输在起跑线上。没错,DHA对宝宝...
214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