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是不是有种“孩子越大越难管”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感到最无力的一件事,常常有种受挫感。其实在我们感觉无力时,说明我们的技能需要升级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导孩子,帮助他们成长。 常常看到的场景是“孩子哭父母发火”,这样往往会两败俱伤,问题得不到解決,不如尝试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对自己对父母都好。当情绪稳定下来后,我们虽然会发现孩子面对各种问题表现出的行为不同,但是大部分问题的本质一样,。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情绪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与外界规则不断的碰撞、当孩子发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按照他们想的那样进行”时,就会有情绪问题,沮丧、生气、愤怒、伤心等等。 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大哭大闹、打人、打自己、扔玩具或者撞墙等行为,那么我们就永远处于“救火”状态。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无法很好处理自己情绪,这是他们发泄负面情绪的消极方式时,我们就有了更加长远的帮助孩子之道,那就是管理情绪。 情绪管理的方法、我最推荐的就是共情,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共情的目的从来不是让孩子这次不哭,而是演示给孩子看、下一次,如果你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可以怎么做?等你长大了,父母不在你旁边了,没人哄你的时候,你自己可以怎么做? 这个过程我们和孩子都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坚持,慢慢地我们就会从“救火”模式跳脱出来,孩子也就学会很重要的一个人生技能:自我安抚能力。 共情三部曲是: 1、情绪命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情绪是什么,是因为什么触发了这样的情绪; 2、平抚情绪:向孩子演示如何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比如深呼吸、比如自己到一旁抱着娃娃冷静一下等,给予孩子一些技巧,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的方法; 3、回顾总结:等到孩子完全冷静后,尝试和孩子一起回顾“刚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第二类社交问题 有的孩子从小缺乏正确的社交引导,他们不知道如何和同龄孩子相处,比如如何和对方打招呼,如何加入其他孩子一起玩要,如何正确地对其他孩子说“不”。但归属感是每个孩子从小就需要的,当孩子想融入却不知道如何做时,他们就会有深深的无力感。 于是,有的孩子成为了社交群体里的“弱者”,一点点小事就大哭,就要“父母陪着”;而有的孩子就成了“小霸王”,总是让父母头疼他们欺负他人。这两种情况的本质都说明了孩子缺乏社交问题的解决能力,他们只能通过这些不正确的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来弥补被忽视的感受。 面对孩子社交问题,为人父母最大的一个困感就是,要不要帮,到底度在哪?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关于解决冲突三部曲,或者更多的是帮助我们找的“度”的自我提问。 1、观察:需要干预吗? 不涉及人身安全的,如果孩子不介意,我们可以一十步,如果孩子介意的,但自己可以处理好,我们也不需要干预。只有一种情况下,就是孩子介意,但明显表现出手足无措时,我们就需要干预。 2、定义:是帮全程还是提问引导?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想和其他孩子玩不知道如何加入所以抢玩具或者打人?是玩具被抢后不知道如何争取自己利益所以才咬人?只有先定义问题,我们才能结合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知道到底帮不帮?如果要帮,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解决,还是完全父母全程干预? 为人父母都是见不得孩子“受气”的,但孩子社交冲突的解决之道一定不能只争一时输赢,而是要把每一次孩子的社交冲突当成锻炼学习的机会,不管我们的“帮或者不帮”都能让孩子每次都有所收获。 3、复盘:薄弱环节多锻炼 和情绪管理的三部曲一样,带着孩子回顾所发生的,帮助孩子总结今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应对的方式。在复盘过程中,也可以聆听孩子的想法或者疑问。 最关键的是,不能逃避冲突,反而更加要主动创造环境帮助孩子锻炼他薄弱的环节,通过“直面冲突——孩子受挫——父母帮助——回顾总结——继续直面冲突”,这样不断地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战斗力。 第三类责任问题 很多父母养育孩子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愿意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当我们把孩子问题変成了自己的问题后,孩子会认为,“我哭闹吼叫就可以逃避责任,因为父母比我更着急”。因此面对这类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时刻和自己确认,“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当明确了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后,作为父母必须狠下心,让孩子“自食其果”。作为父母可以提醒一次,强调“为什么这么要求”,不必唠叨,因为都知道唠叨的效果并不好。比如,不要吃饭了,那就尊重她,也许我们会担心孩子之后会饿,但是不让孩子体会到饿的感受,她就不会对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 我们要引导孩子承担责任,比如,孩子弄了一地玩具,不用碎碎念,但是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父母带看孩子一起收拾,即使孩子不乐意、收拾得再慢,也要跟他一起坚持到收拾完。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才能对玩具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孩子,他才会明白,下一次我再做选择时,要想一想可能会承担的后果是什么;他才会明白,人生道路是要自己面对的,不是哭几下就能解決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但是培养孩子责任感需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父母如何帮助引导孩子是这三大问题的解决之道的核心,父母需要不断修炼。或许每次面对不同的情况,觉得做起来好难,觉得自己不忍心,但是要提醒自己,眼前的狠心是为了以后孩子做的更好,不要等到社会对自己孩子狼心就晚了。 毕竟,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三点不仅仅是育儿本质,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本质。 正因为难,所以我们才更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趁现在,我们还能陪伴孩子的时候。
住手!这些孕妈的肚子摸不得
孕妈摸肚子这事,可以说是母爱和天性吧~自从怀孕以后,我的手总会不...直到有一天,被当医生的闺蜜狠狠教育了.
1841
胖妈妈更易得妊娠糖尿病,孕期饮食需遵守这6个原则
有研究证明,胖妈妈更容易得妊娠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等疾病,但只要狠下心来改掉一些坏习惯,培养一些好习惯...
2015
新生儿囟门摸不得,摸了会变傻?
有一次宝宝妈妈好奇,轻轻地摸了一下,被宝宝姥姥看到,被她狠狠地骂了一通,“别乱摸!那是孩子的命门,碰...
1925
宝宝囟门摸不得,摸了会变傻?已经摸过了咋整?
有一次我好奇,轻轻地摸了一下,被我亲妈看到,被她狠狠地骂了一通,“别乱摸!那是孩子的命门,碰不得的,...
2264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