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抗生素”是抗菌药物的不规范称呼,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本身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他种微生物的药物,现在用于临床的有一百多种。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及大量应用于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抗菌药物被我们称为双刃剑,一方面对感染性疾病是必须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又要警惕其对孩子身体带来的副作用。我国卫生部(卫生计生委)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严格规定了的分级和使用规范,在临床上,要遵循抗生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原则,不滥用抗生素,不要让人类回到无抗生素可用的时代。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家长们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有以下几个:1、把抗生素当作常备药,预防性用药,一旦孩子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情况,自行给孩子服用。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2、错误地认为,抗生素级别越高越好,越贵越好,不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只要用上一两天不见效,也不管自己使用剂量够不够、药物在体内是否达到有效浓度、用药途径是否对,使用时间是否够,孩子本身的免疫机制是否有问题,就怀疑是否是抗生素用的“不对”,过早过频繁地更换药物。3、使用抗生素时,不注意使用途径。由于小孩子不建议肌肉注射抗生素,但口服静脉应用药物的指征和剂量有明显区别,一旦不注意或错误使用,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4、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拒绝使用抗生素,使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还有的家长只要治疗一旦见效就马上停止用药,没有遵守医嘱,造成致病菌死灰复燃,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局部刺激反应等副作用,同时小孩子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可能给重要的组织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危害!大家应该还记得,2005年全国春节联欢会上由21名聋哑表演者献上的“千手观音”让太多人感到了震惊和感动,这21名表演者中,竟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菌药物致聋的!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向记者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的比例。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至400个是抗生素致聋的,而发达国家还不到9人,相差如此悬殊!
因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害了我们的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