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一个忽冷忽热的季节,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突然变化,在秋天很容易患上感冒等病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秋天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秋天气温变化大,早晚受凉极易使宝宝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妈妈可以怎么做?
俗话说“春捂秋冻”,季节转换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宝宝衣服,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但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物;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感冒;加强户外活动,适当的有氧锻炼可使宝宝逐渐适应温差,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当宝宝活动后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风。
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初期1—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便,黏液少,很少腥臭味。
妈妈该怎么做:
1.补水:宝宝腹泻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妈妈可以给患儿饮葡萄糖盐水,1升水里加葡萄糖3汤匙(约50克)、盐半茶匙(约2克),也可以用普通白糖代替。
2.饮食:病情轻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3.保暖: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4.护臀:因便次增多,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损伤,宝宝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
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
妈妈该怎么做?
1.休息: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
2.饮食: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鼓励宝宝多饮水,水能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可以有效出汗,有利于降低体温。
3.环境: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
秋天特别干燥,早晚温差大容易诱发哮喘。临床表现为:宝宝晨起时或运动后咳喘明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气急、口唇发紫及鼻翼扇动现象。
妈妈该怎么做?
要避免宝宝与过敏原的接触,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扫,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不宜给宝宝玩长毛绒玩具;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对狗(猫)毛过敏宝宝的家中不要养宠物;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
手足口病
秋季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的增加,宝宝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手足口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妈妈该怎么做?
让宝宝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屋里要多通风,宝宝的被褥和衣服要勤晒;减少宝宝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公共场所空气十分混浊,病毒密度过大,宝宝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