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微信群中,经常有妈妈提问,“孩子为什么跟我发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那么难以安抚?”“我好好的跟他说事情/讲道理,他为什么起情绪?”
我们对孩子有个误解。我们以为只要好好说话,孩子就不应该有情绪啊;有情绪了,我哄哄你,你的情绪就应该消散了啊。其实不然。
孩子是与我们不同的人,我们觉得没关系的事情,孩子可能觉得有关系,他与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当孩子有情绪之后,其实很好安抚,关键就是在于我们是否“看得见”孩子具体的感受,看到了,说出来,也就没事了。
今天出去玩,快到晚饭时间了,孩子买了点饼干、果汁、爆米花,然后我们开车回家。
我开着车,忽然听见孩子说,“妈妈帮我打开。哎呀!掉了”。原来,他想喝果汁了,把吸管扔给我,想让我帮他打开吸管的包装。结果吸管掉了。孩子说,“怎么办,妈妈?”
我在高速上开车,一时半会儿是不能停的。我没有回头,伸伸手,示意他“我够不到”。孩子又问,“怎么办,妈妈?”这时候,我知道他有点不开心了。
我说,“你想喝果汁了,但是现在喝不了啊”,话中带着浓浓的遗憾的语气。这样的表达便是说出他的情绪和感受了,会让孩子觉得被共情,他的情绪就会被宣泄出大半。
于是,孩子说,“是啊,怎么办啊,你想个办法吧”。我说,“要是尼日尔龙在就好了,它可以帮你把吸管吸上来。”
尼日尔龙是一种很奇怪的恐龙,嘴巴合不上,长得像个吸尘器口。我们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把它当吸尘器。
当孩子的情绪减少的时候,我们再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一来会起到类似幻想式满足的作用,二来幽默是化解局面的良药。
孩子说,“那你叫它来”。于是我假装打电话,“喂,你好,我找尼日尔龙。”这时候孩子就接话了,“sorry,wrong number,这里没有尼日尔龙”。他采用的是他很喜欢的动画片里的对话模式。后来,孩子的思绪就转到这个动画片上去了,聊起动画片里的搞笑情节,笑个不停。
后来,孩子说,“我们家里有吸管吧?回到家我就能喝果汁了”。你看,孩子其实不需要我们帮助他解决问题,当我们帮助他让情绪流动起来,孩子自己就能够想到办法。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当我们用了说出情绪和幽默好玩的方式来处理的时候,会觉得它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的,生活中的情绪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来就来了,允许它,共情(说出来)它,它就走了。
我们常常误操作的地方在于,当孩子有情绪了,我们会说,“多大点事”,“别急/别哭/别生气”,“好了好了,没事了”……
这样息事宁人的方式,其实是在忽视或者否定孩子的情绪。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甚至越哄局面越糟糕。
也有时候我们误以为,我帮你把眼前的事情找到解决办法,你去做就好了,这样情绪就解决掉了。如果孩子的情绪还是过不去,我们就很生气,“你怎么回事!我都帮你找到办法了,让你做你不做,你就是要跟我作对是吗?”谁要跟谁作对呢?孩子说的是情绪和感受,我们解决的是事情啊。
所以,什么是接纳情绪呢?不是说我们勒令孩子“不许哭”才叫不接纳,不是说我们说话恶狠狠的才叫不接纳。当我们不懂得说出情绪,总是忽视它,其实就是不接纳了。那么,亲爱的,你明白要怎么做了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