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以为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错,新生儿一出生就有感知的。 例如,母婴护理师在给新生儿喂奶、洗澡、换尿布时,要充满爱意的轻声跟宝宝说,告诉宝宝我们要做什么了,比如“宝宝,我给你喂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哦。”、“宝宝,我们现在要洗澡了。”、“洗的干干净净的,多舒服呀!”、“换换尿布,你就舒服了!”等等。
当然,新生儿不可能听懂这些话,但宝宝们可以感受到母婴护理师、宝妈的情绪,亲切的话语能刺激宝宝的听觉,促进听力发育。除此之外,要经常和宝宝进行目光交流,当宝宝在注视宝妈时,宝妈可以和宝宝说话,引起宝宝注意,宝宝会非常高兴。在宝宝清醒时,可逗宝宝笑,给宝宝展示一些会转动的玩具,对宝宝的心理发育也是有好处的。
月子期间,新手爸爸妈妈或家里长辈会有一些护理误区,母婴护理师们也需要注意下,在这里,小编总结了月子期间常见的31个育儿误区。
月子里护理宝宝常见误区
1、喝葡萄糖水去黄疸
对于婴儿黄疸,需通过增加喂养量,致使排便量增加,也就俗称的多吃多排,进而达到降低黄疸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体内的能量供给维持在一定范围,喝了葡萄糖影响宝宝吃奶的总量,排便量不会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儿退黄。
正确做法:多喂奶,多晒太阳,让黄疸自行代谢。如果黄疸很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2、一出生就喝糖水
新生儿的味蕾异常敏感,糖水、橙汁和盐都属于强刺激物,可能严重损坏宝宝的味蕾,导致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吃饭挑食重口味。
正确做法:切记不要给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
3、给新生儿绑腿
很多地方都有绑腿的习俗,不少老人认为这样宝宝长大后腿才会又直又长。其实绑腿阻碍了宝宝腿部的血液循环,不但不利于骨骼发育,而且宝宝的肢体活动受到人为限制,还会给宝宝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绪烦躁、哭闹、没安全感。
正确做法:给宝宝穿宽松的衣服,让宝宝的腿部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4、母乳抹脸能使宝宝皮肤更加白嫩
乳汁腐坏后细菌很容易侵入皮肤,导致孩子脸上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
正确做法:宝宝从出生后,就应该用柔软的棉布轻擦宝宝小脸,洗干净后抹上轻薄的婴儿专用润肤乳,即保湿又可以预防宝宝湿疹。若有轻微湿疹,建议多抹润肤乳。若湿疹严重,建议就医,严重的湿疹会导致宝宝很不舒服、烦躁、哭闹,激素性的药物能有效缓解宝宝不适。但用药一定遵医嘱。
5、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长期使用质地较硬的枕头,容易使新生儿头颅变形或形成大小脸。而且,真正影响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并不是枕头。
正确做法:宝妈可以经常有意地为孩子调整睡姿,但别强行干涉,让孩子睡个好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睡得舒适最重要。
6、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脱落,并且孩子的毛发状况是跟遗传、营养状况相关。胎毛剃不剃都一样。
正确做法:最好不要给太小的婴儿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可以用婴儿推,给宝宝理发,不要太短。
7、刮眉能使眉毛浓黑
孩子的皮肤娇嫩,如将眉毛根部刮伤,可能会改变肩毛位置与形态,如刮破皮肤导致感染而溃烂、结疤,还可能导致宝宝不再长眉毛了。
正确做法:大多数孩子的肩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父母不必着急。
8、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经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挺。”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实,孩子鼻腔黏膜娇嫩,如果过于用力捏鼻,会损伤其鼻黏。
正确做法:五官多与遗传有关,顺其自然就好。
9、剪睫毛使睫毛变长
睫毛的长短、浓密与否,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关。睫毛可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剪掉睫毛,容易导致倒睫,孩子眼睛容易受伤。
正确做法:让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长。
10、用手抠宝宝头垢
一些爸妈看到宝宝头上有头垢老擦不干净,就动手抠......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不但可能弄疼宝宝,还可能导致头部出血、感染等。
正确做法:可以使用柔软的毛巾,用温水打湿后敷到宝宝头上,待软化后再轻轻擦去。还可以使用专门的婴儿去头垢油来处理。
11、让新生儿睡在父母中间
很多父母让刚出生的宝宝睡在床中间,觉得这样宝宝十分安全。但这样会让宝宝睡觉时造成缺氧的情况,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宝宝吸收后,易导致宝宝睡眠不稳,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大人不慎易导致宝宝窒息,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正确做法:新生儿自己睡小床,宝宝睡的床垫不要太软,床垫太软会影响宝宝脊柱发育。也不要在婴儿床里堆放衣物和玩具,尤其是宝宝的头部周围,以免堵住宝宝口鼻引发危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