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导读

当孩子们惹了祸,或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责备他们的父母,认为这全是父母的错。但是,又有谁在帮助这些父母?人们投入了多少努力帮助父母成为高效能的养育者?他们又能够在哪里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如何改正这些错误?
身为父母,他们并不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也想好好养育自己的孩子,但可惜的是,如今的父母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问题时,几乎全都依赖于他们的父母和祖辈所使用过的相同方法。与其他社会习俗不同的是,亲子关系似乎从未改变过,如今的父母还在使用2000年前的方法!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戈登博士,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担任加州心理学会会长,美国白宫儿童顾问等职。戈登博士一直致力于,为父母、老师和领导者传授如何建立有效关系的模式。《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是戈登博士创建的美国全国性的父母训练教程——P.E.T.课程的核心内容。父母们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还能了解何时、为何要使用这些方法和理论,以及能够达到的目的。父母们将会获得一个完整的亲子沟通教育体系。
2 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真实的凡人

当人们开始为人父母时,奇怪而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他们开始承担一种职责或扮演一个角色,并忘记自己也是人。现在,“父母”身份使他们进入了一个神圣的领域,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披上“父母”的外衣,也开始认真试着做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某些为人父母该有的行为。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是不幸的,因为它常常导致父母忘记自己仍然是个会犯错误的人,是具有限制性的人,是具有真实感情的人。当人们成为父母时,他们会忘记自己也是个人这一事实,从而不再把自己当作凡人来看待。不论他们在不同的时刻有着怎样的情绪,都已不再做真实的自己,他们认为已为人父/人母的他们有责任表现得比以前好。我们常说的“为母则刚”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可怕的责任感重担为父母们带来了一个挑战。他们觉得自己必须表现出情感上的一惯性,必须在任何时候都爱他们的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容忍孩子,必须抛开自己的各种需求为孩子做出牺牲,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公正。还有最重要的,千万不能犯他们自己的父母对他们犯下的错误。
尽管这些良好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通常会降低而不是提高“父母”的效能。忘记自己也是人,这往往是初为人父母者常犯下的第一个严重错误。一个高效能的父母会让自己做一个凡人,孩子们也会喜欢他们父母的真实样子,而非假装成某个不符合他们本性的人。
如何才能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真实的凡人呢?首先,正视你对孩子的可接受与不可接受行为。
3 接受与不可接受行为

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不同的感情,这些感情分为两类——接受和不接受。“凡人”父母有时候会感到自己能接受一个孩子的行为,而有时候却不能,这就涉及到了正视孩子的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为的问题。
行为是指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它并不是父母对那些行为的评判。举例来说,一个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扔在地板上是一种行为,而给它贴上“邋遢”的标签则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评判。
你的孩子可能出现的所有行为,他可能会做的每一件事或会说的每一句话,你不一定都会赞同,也即,他的某些行为你可以欣然接受,而另一些则无法接受。
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有些父母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非常高的接受度,同时,这类父母对其他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他们有比较高的容忍度;有些父母则是不容易接受他人,这些人通常会对他人“应当”做出什么行为,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抱有非常强烈和坚定的观念——不仅仅是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当你观察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时,你会迷惑于为什么在你看来那么多可以接受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
比如,你可能遇到这样的情景:你正在逛超市,发现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小孩也在逛超市。在你看来,那两个小孩表现似乎是不错的,他们并没有吵吵闹闹,也没有引起任何麻烦。但是那位母亲却不断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别碰购物车!”“别碰那些食品!”“快点跟上我!”等等。 看起来,这位母亲似乎对她的孩子有很多的不满意,很难接受孩子的任何行为。
尽管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的分割线在一定程度上只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但是接受程度却会因不同的孩子而有所差异。比如这个孩子多病,那个孩子好动,这个孩子爱哭之类的,这样的孩子就会让父母有些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知道,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的分割线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上下移动。她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当前的心情以及父母与孩子所处的情况。
当一位家长在某一时刻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孩子的大部分行为。当一位家长由于睡眠不足而感到疲惫不堪,或是头疼时,孩子的很多行为就会令他感到心烦。
父母的接受感也会因各种情况而产生波动。父母或许能够察觉,当全家一起去朋友家做客时,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接受程度就会比在家里时大大降低。当有客人在家里用餐时,孩子的餐桌礼仪往往会让家长恼火,而当家里没有客人时,这些同样的行为都是家长可以接受的。
3 接受与不可接受行为

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不同的感情,这些感情分为两类——接受和不接受。“凡人”父母有时候会感到自己能接受一个孩子的行为,而有时候却不能,这就涉及到了正视孩子的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为的问题。
行为是指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它并不是父母对那些行为的评判。举例来说,一个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扔在地板上是一种行为,而给它贴上“邋遢”的标签则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评判。
你的孩子可能出现的所有行为,他可能会做的每一件事或会说的每一句话,你不一定都会赞同,也即,他的某些行为你可以欣然接受,而另一些则无法接受。
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有些父母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非常高的接受度,同时,这类父母对其他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他们有比较高的容忍度;有些父母则是不容易接受他人,这些人通常会对他人“应当”做出什么行为,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抱有非常强烈和坚定的观念——不仅仅是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当你观察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时,你会迷惑于为什么在你看来那么多可以接受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
比如,你可能遇到这样的情景:你正在逛超市,发现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小孩也在逛超市。在你看来,那两个小孩表现似乎是不错的,他们并没有吵吵闹闹,也没有引起任何麻烦。但是那位母亲却不断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别碰购物车!”“别碰那些食品!”“快点跟上我!”等等。 看起来,这位母亲似乎对她的孩子有很多的不满意,很难接受孩子的任何行为。
尽管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的分割线在一定程度上只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但是接受程度却会因不同的孩子而有所差异。比如这个孩子多病,那个孩子好动,这个孩子爱哭之类的,这样的孩子就会让父母有些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知道,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的分割线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上下移动。她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当前的心情以及父母与孩子所处的情况。
当一位家长在某一时刻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孩子的大部分行为。当一位家长由于睡眠不足而感到疲惫不堪,或是头疼时,孩子的很多行为就会令他感到心烦。
父母的接受感也会因各种情况而产生波动。父母或许能够察觉,当全家一起去朋友家做客时,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接受程度就会比在家里时大大降低。当有客人在家里用餐时,孩子的餐桌礼仪往往会让家长恼火,而当家里没有客人时,这些同样的行为都是家长可以接受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