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有1500 万名婴儿出生过早,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中国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每年出生的早产儿高达220万。随着全面二胎实施,高龄产妇增多,我国早产儿呈现着更加严峻的上升趋势。早产宝宝住院时,还有医生护士的精心照料,爸爸妈妈可以放心。那么出院后应该怎么喂养呢?
孙秀静和王丹华【1】研究发现 ,61例早产儿中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体质质量低于第 10百分位数的比例明显增高,表明了早产儿出院时整体体质量百分数的下滑。因此,出院后早产宝宝的喂养指导尤为重要。
1、早产宝宝出院后应该怎么喂养?
如果早产宝宝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人、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 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2】。
乳类有哪些选择呢?
母乳: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其重要。早产母乳中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 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如蛋白质含量高, 利于早产儿的快速生长; 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达 70:30, 脂肪和乳糖量较低, 易于吸收; 钠盐较高, 利于补充早产儿的丢失。母乳中的某些成分, 包括激素、肽类、氨基酸、糖蛋白, 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母乳喂养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 这是其最值得推荐的原因之一, 母乳不仅提供保护性物质, 还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发育起调节作用【3】。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倡导,首选亲生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以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出院后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强化人乳:
对于出生胎龄 < 34周、体重 < 2000 g或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来说, 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生长速度较慢; 母乳内钙磷含量较低, 这些矿物质的不足会刺激骨重吸收以保证血清正常钙浓度, 造成早产儿骨发育不良和代谢性骨病的危险【4-5】 。
早产儿过渡配方: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可以采用介于早产儿奶粉与普通婴儿配方之间的过渡配方,即早产儿过渡配方(premature transition formulas,PTF),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postdischarge formulas,PDF),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6】。
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
如去乳糖配方、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 、辅食什么时候添加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引入半固体食物的月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入时间相对延迟。引入半固体食物过早会影响摄人奶量;引人过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或造成进食技能发育不良【2】。
注意观察对各种食物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添加。进食技能的培养是逐步的过程,要根据早产儿的发育成熟度,适时锻炼咀嚼功能和口腔运动能力。
3、其他营养素补充
维生素:根据2008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7],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 000 U/d,3月龄后改为400 U/d,直至2岁。
矿物质: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低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 [8]和 2009年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 【2】,早产儿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 mg/(kg·d), 直至校正年龄1岁。钙推荐摄入量70~ 120 mg/(kg·d),磷35—75 mg/(kg·d)。所有矿物质推荐量包括配方奶、人乳强化剂、食物和铁钙磷制剂中的含量【9】。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早产儿神经发育有重要作用,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和花生四烯酸(ARA),两者应在早产儿喂养时进行补充。母乳喂养是获得LC—PUFA的最佳途径,早产母乳中DHA高于足月母乳,但受母亲膳食影响较大,建议进行哺乳期营养指导。目前对早产儿的推荐量:DHA55—60 mg/(kg·d),ARA 35~ 45 mg/(k·d),直至胎龄40周[9]。
早产儿出院喂养非常重要,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2】,尤为需要爸爸妈妈的注意。
【1】 孙秀静 ,王丹华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初步探讨.[J].新生儿科杂志 ,2005,20(5):198—201.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6—12.
【3】王丹华.早产儿喂养的新理念.[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257—259
【4】 S chan ler RJ, Lau C, H u rst NM, et a.l R andom ized trial of donor human m ilk versus preterm formu la as sub stitu tes form oth er∋s ow n m ilk in the feed ing of extrem ely premature in fants. Ped iatrics, 2005, 116: 400406.
【5】A rslanoglu S, M oro GE, Ziegler EE. Ad ju stable fortification of hum an m ilk fed to p reterm infan ts: does it m ake a d ifference? JPerinato,l 2006,26: 614221.】
【6】韩彤妍.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和喂养品的选择.[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1(4):377—379
【7】《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191.DOI: i0.3321/j.issn:0578-1310.2008.03.007.
【8】World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on optimal feeding of lowbirth—weight infants in low—andmiddle.income countries DB/OL].(2011)[2015.10.10].hap://www.who.int/matemal— child adolescent/documents/infant .feedinglow bw/en
【9】KoletzkoB,Poindexter B,Uauy R,et a1.NutritionCare of preterm infants.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guidelines.Germany:S Karger Pub,2014:264-2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