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次的话题,现在八个月的孩子就已经出现社交参照了,什么叫社交参照?就是指在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境的时候,这个孩子会从成人的表情来做判断,理解吗?你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八个月了,跟旁边的人我们可以不友好的对待做这种社交的交互,去吵,或者说我们很害怕一个小虫,所以当你的孩子十几岁了还害怕毛毛虫的时候,他的社交参照一定是源自于他身边的人的,不一定是家里人,可能还包括其他人,陌生人也会有,就有这样的研究,给一个一岁的孩子看电视里边的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这个里边的人是害怕一样东西的,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对那个东西产生恐惧感,这就是社交参照,在不确定的情境当中,借助他人的表情来做判断,所以我就可以想象,我们都说我们的教育在无形当中渗透给孩子,其实你从八个月开始,他就已经有这种参照了,在一岁以前的婴儿期,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要及时去回应孩子的感受、情绪,因为他们的调节能力非常的弱,我们要帮他们做情绪的调节。
而帮助他们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帮他,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他有情绪的时候,去拥抱和安抚他,就是我们说的去哄这个孩子,安慰她,那如果父母能够善于去阅读孩子的情绪线索,并且做出疼爱的反应的话,他们的孩子就会减少烦恼,容易安慰,探索环境的兴趣也会更强,如果父母等到孩子大发脾气了才去安慰,这么小的孩子,我们会强化他们的痛苦,那如果父母不善于调节这种压力的体验的话,经常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的脑结构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育,会导致孩子在今后成长的时候容易焦虑,容易冲动,调节情绪的能力就会减弱,所以大家看到了吗?我们一直谈情绪情商,事实上在孩子一岁以前,我们就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底色了,而且是打地基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帮助这么小的孩子,要调整他的压力体验,为什么我刚才说你是安全基地,你的孩子被别人打了,玩具抢了,见到陌生人会害怕了,他会哭,会很难过,没关系,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避免所有这种所谓的这种负面事件的发生,你要做的事情是一旦这些事情发生的事情,都在跟我们唱反调,都在对着干,事实上他们在这个年龄段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
我谈了这个一岁半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了,一岁半两岁,在国外的话,会赋予这个阶段的孩子一个词“Toubler two” ,麻烦的两岁,恼人的两岁,可怕的两岁,大家会发现老外的孩子也是这样,那全世界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都这样,说明什么?说明这不是我的孩子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生长的规律,发展规律,就像你的孩子外在的,我们看到她在掉牙,他可能到了七岁时他要掉牙,你要做安全基地,你要去拥抱和安抚你孩子的情绪,帮她从这种不舒服的情绪里边走出来,过渡出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帮他再去调整他的一个情绪体验,今后就会内化成他调节情绪的一些行为,第四个年龄段是一岁半到两岁,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一岁半了,他的自我意识萌芽就开始出现了,他动不动的就会发脾气和哭闹,你问他说吃饭吗?他说我不吃,你说那就不要吃了吧,我要吃,掉到地上的香蕉,尽管你包里还有新的,他可能就指着那个,我就要吃地下的那一个,然后积木没搭明白,你帮也不行,不帮也不行,是不是这样,我们就会觉得他长高了,那事实上,孩子的心理也在发展,那这种发展,我们不会那么直观的看到,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学习,通过了解,我们才知道他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怎样的,一岁半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叛逆,这么多的唱反调,逆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一岁半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意味着他有自我意识,他知道我要独立了,向你释放这个独立的宣言。一岁半两岁的宝宝,他能独立的做好所有的事情吗?事实上是不能的,那当你又想独立的做好,又做不好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你会觉得无助吗?会觉得焦虑吗?会不会纠结?甚至会觉得很生气,总之心情会不好的,那么我们把这个阶段也统称为一个词,他的心里边是有冲突的,所以积木没搭明白,你帮也不行,不帮也不行,他内在就是冲突的,你问他你有尿吗?没有,然后那个一转身他就尿了,你说他他又不高兴,为什么?大家试想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独立,然而很多东西他说了不算,家里的抽屉是奶奶控制的,这种事情是妈妈控制的,那个是爸爸控制的,他唯独能控制的是什么呢?好像只有他自己的身体吧,控制身体是他寻求独立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么大的孩子很喜欢控制大小便,然而他能力能达到吗?达不到,尿道括约肌还不成熟,所以他很明显很容易想控制,结果就尿了,等你责备他的时候,他心里会不舒服,会更加的纠结,事实上他尿的那一刻,可能有的孩子无所谓没什么,有的孩子其实已经开始纠结了,而我们的责备会加重他的这个内心的冲突,所以我说积木没搭明白,我们要解决的是搭积木的较劲问题还是心里冲突的问题?事实上是根源的心理冲突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后面会讲到方法的时候,更多的我们会去谈,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样去处理。他们现在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这么逆反,一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芽,还有一种,我们跟不上他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认为这个孩子还应该像以前一样听话,事实上一岁多,他们开始可以走了,慢慢可以跑了的时候他的探索的这个欲望和范围就更加的广,更加的强了是不是?
那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对他有所掌控,像婴儿期一样,然而你的孩子已经不是小婴儿了,很多时候是我们接受不了他的变化如此之快,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他的大脑发育水平有限,语言发育也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各种有限就成了他有的时候除了去发脾气,他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语言也发展不好,所以如果大家有两岁多男孩子的话,你也会发现这个两岁多的小男孩很容易去打人的,很容易去推,去打,用动作,随着语言的发展,到了三岁以后,这种情况就会减少一些。一岁大两岁的孩子越来越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唯一的独特的个体,这些表现都意味着他们自我意识情感也出现了,刚才我说自我意识萌芽,伴随着出现的就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比如说像内疚,羞愧,嫉妒,还有自豪,之所以我把它称为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自我感觉的降低或提升,自我感觉,一些情绪情感是跟孩子的自我感觉息息相关的,我们还举那个尿了的例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抹布,我们知道小孩的尿也脏不到哪儿去,你给他一个抹布擦,自己擦完你再帮他把手洗干净,当然这个很麻烦,可是这个麻烦可以换来你孩子的自豪感,让他可以自己扔尿不湿,它换来的是自豪,自我意识情感的自豪感得到了发展,那假如说我们去说他,惩罚他,吼她,说你都说没有尿,为什么又尿了,你想累死妈妈吗?你这种态度孩子会感受到,孩子会感受到尴尬而引起羞愧的感觉,那这种感觉如果在这个年龄段积累的多了会影响到他今后自尊自信的发展,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今后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容易退缩,会容易非常的害羞,会容易没有那么多的自信,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着重要发展他的一些自豪和一些积极的情绪,对于一些羞愧的感觉是要有的,比如说他尿完了之后,他自己其实就会羞愧,我们不需要再帮他有更进一步的更强烈的羞愧,我们的责备会让他更强烈,这个是不需要的,反而你要帮他把羞愧转化为成就的动机,这些自我意识情感非常的丰富复杂,有时候就会让孩子也觉得纠结,不知所措,所以这个阶段也的确是他们错综复杂的情感比较多的阶段,这么多的自我意识情感也来了,他们有的时候的确会处理不好,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情绪化也体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阶段,那这个阶段怎么办?
一个总的原则,四个字---不去较劲。一项研究显示,那些会解释自己感受,并且在与两岁半的孩子意见不同的时候,能协商和妥协的妈妈,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能更好的理解别人情绪,并且使用相似的方式来解决分歧,那么另外一旦婴儿到了一岁半两岁的时候,能谈论情绪以后,关于情绪体验的一些,我能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比如说妈妈看到你现在很难过,而你的玩具被拿走了,你现在很伤心对不对?你还没有玩完它,那这样的话,将有助于这个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心理学家杜恩在1991年和1997年的一些连续的研究当中就发现,在情愿体验上与父母有更多交流的三岁的儿童,三年后在小学阶段能更好的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且更好的能够解决跟朋友之间的一些争执和分歧,所以我看他是社交以及我们情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这都源自于我们跟他的情感方面的交流,那进行情感交流节情绪的方法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那后面的方法部分,我们会谈到积极倾听和输出,感受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就是帮助大家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以及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继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