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当第一名!”伴随着哇哇大哭的声音,豆包声嘶力竭的喊道。这是今天午饭发生的真实一幕。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去安慰她,而是耐心的告诉她因为自己的行为已经失去了第一名的事实。这其实是我顺势而为的一次餐桌上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词汇,社会上对其有着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很多父母提到挫折教育想到的是让孩子吃苦、可以的制造困难、不断的批评甚至体罚,致力于孩子打破被宠爱的生活,建立戒骄戒躁的态度。这些其实都是对挫折教育极大的误解。
在我看来,挫折教育要符合以下两点原则:
1. 挫折不能刻意的创造
即使在你无微不至的保护之下,孩子在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家长要做的是在这些天然的挫折中找到沟通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故意去创造某些挫折来教育孩子的一些缺陷。这样刻意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2. 教育的核心是爱
为了批评而批评,那教育就变成了虐待。教育是因爱而生的。挫折教育同样也是如此。挫折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积极的面对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办法。在教育中要还要给孩子足够的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之后的挫折。
拿我家豆包来说,四岁的她已经理解了名次的意义,当第一名的情绪已经超过了常规的争胜欲望。渐渐地,争强好胜开始成为她的心理负担,从和爸爸一起玩游戏到幼儿园中上课的项目,在她眼里必须要拿第一名。这自然算不上坏习惯,但是一旦无法得愿拿到第一名,她会情绪失控,尖叫大哭。于是家人就故意在小游戏中让着她,我害怕这种盲目扩张的自信在未来被他人戳破造成更大的创伤。心里早已做好准备,等一次机会让豆包明白这个道理。
这次完美的机会发生在周末午饭的餐桌上。准点开饭,一家人都坐在了自己熟悉的位置上开始吃饭,豆包依然沉迷于自己的玩具中即使到了饭桌上还拿在手里把玩。于是我提醒她:“豆包,你应该放下玩具好好吃饭哦,不然今天吃饭就拿不到第一名了。”她依然无动于衷还在玩着玩具。
不再有第二次善意的提醒,我按照正常速度吃完了午饭。“我吃完了,我是第一名!”我告诉了豆包。她终于意识到已经失去了她最重视的“第一名”。于是开始了意料中的大哭发泄,有了文章开头的第一幕。这是豆包爸爸下意识的放慢了吃饭速度意在给豆包留一个第二名,我使眼色让他也正常吃完。在豆包的哭声中,爸爸也吃完了饭。最重视第一名的豆包在今天的午餐中只拿到了最后一名。哭声变得更大了。
等豆包稍微平静了一些,我发话了:“失去第一名的感觉不好吧。其实妈妈再一开始就提醒过你啦。在吃饭时玩玩具一定拿不了第一名的。在发现第一名拿不到时一味的哭甚至会让你丢掉第二名,所以真正的快速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拿到好名次。”
豆包似懂非懂的半哭着点头。我再说道:“你只是丢失了今天午饭的第一名,接下来还有晚饭,还有无数个早饭和午饭。没有人会让你拿第一名而故意等你,你需要自己行动才能拿到第一名,即使没有拿到这一次的第一,还有下一次的机会,你需要更加努力!。”也许是真的听懂了,也许是肚子实在太饿了。在获得了我爱心拥抱后,豆包开始放下玩具认真的吃起了饭。
“这样就对啦,虽然你今天没有拿到吃完饭第一名,但是你可以获得大口吃饭第一名!”挫折教育的本质其实依然是爱,在挫折中引导和鼓励远比批评有效的多。
到了晚饭时分,菜还没上桌,豆包就早早的坐在了她的位置上。“晚饭我要拿第一名!”豆包认真的对我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