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幼儿指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他们开始了社交生活,有了语言交流能力,想象力空前丰富,情绪依旧敏感,甚至会开始一段成人认为的“说谎”时期。可以说跨越了让人逐步头疼的2岁、3岁、4岁、5岁、6岁,这么一段想起来就心塞的日子,给他们读什么书好呢?
首先,我们说说简单版本。中英文版均可的“小猪小象”系列和“棕熊看什么”系列,这两个系列的共同点是语言简单、词汇重复、描述鲜明,尤其英文原版,读起来有莫名的爽感。小猪小象画风卡通一些,内容幽默一些,常莫名戳中孩子笑点。而棕熊画风与色彩夸张,是成人不能理解的孩子气,通过一个句式的重复让孩子建立起对色彩、动物习性的认知。当然,《点点点》、《小黄和小蓝》、《大卫不可以》系列等互动性强、贴近孩子生活的绘本依然很受欢迎。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提供进阶版图书了。第一种是语言简单但画面内容丰富的绘本,比如《咕噜咕噜转》和《忙忙碌碌镇》,小男孩几乎都会被迷住,女孩也会喜欢这样的书,但更能打动她们的可能是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霸王龙是很多男孩子喜欢的形象,但宫西达也这套书中细腻丰富的感情往往是早熟的女孩先感受到,直线条的男孩子会晚一些或向家长提问后才能体会。
另一种是画面少文字多的图书,比如“卡梅拉”系列、“用点心学校”系列,可以看到小学毕业的“罗尔德达尔”系列、孙幼军童话等等。这些绘本故事性很强,涉及古今中外,很适合给孩子打开眼界。但阅读时要注意一些文字,比如说卡梅拉中说到“狗屁老爷”、罗尔德达尔生动的语言中也有一些粗话、脏话,甚至之前提到的“大卫”系列偶尔也能看到碍眼的词。这种时刻我一般就为幼者讳,换一个中性词汇或干脆越过不读,反正等孩子们能看懂时自己看去吧。
你说为什么作家不避开这些词?因为孩子也应该看到这世界的灰。但幼年,尤其是语言敏感期,所谓的脏话会格外引起他们的注意。应该说对人类来说,脏话、俚语代表着一种莫名的力量感、控制感和滑稽感,你看任何国家的人学外语最先学会的都是简短、直接、有力的咒骂。那为什么不彻底放弃这些书呢?因为当你以后看到,你会后悔的。这些书籍中对真善美的标榜“润物细无声”,人类共同的追求让它们即使是老故事也永远不过时。
当孩子逐渐适应了文字书籍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大肆阅读安徒生、格林、包蕾、罗大里、郑渊洁童话啦,我盼那一天已经很久,可惜那是小学以后的事啦。
幼儿时期还有一种绘本非常有用,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那就是所谓情绪绘本。这个情绪不仅指对孩子的疏导,家长也很需要。《妈妈发火了》、《大嗓门妈妈》、《让妈妈生气的十个方法》、《让爸爸生气的十个方法》、《菲菲生气了》、《我的情绪小怪兽》、《哭了》等等,简直不要太多。
当然,这时我们还需要不着痕迹的教育绘本,比如《一口袋的吻》、《第一次自己睡觉》、《我爱幼儿园》、“小鼠波波”系列等;很明显的教育绘本,比如“托马斯和朋友情绪管理”系列、“学会爱自己”系列、“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系列等;我最喜欢的无用之用绘本,比如《好大声的书》、《好安静的书》、《遮月亮的人》、《蚯蚓的日记》《小狐狸买手套》、《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等;而中国作家的《中国》、《中国历史地图》、“二十四节气”系列、《团圆》等当然也要准备,都是可以看很久的书;各种翻翻书、洞洞书、立体书当然最好也有一套,讲过一遍后就会成为保姆书籍,可以给我们安静五分钟的机会。
好啦,这些书买完估计妈妈们已经放弃了不止十支TF的唇膏,我们就以一些闭着眼也不会买错的绘本馆作结吧:蒲蒲兰、信谊、耕林、海豚、爱心树、蒲公英、青豆、童立方……就是它们,文质彬彬地杀了我们的钱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