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鼓励学步期的孩子多走楼梯,多走斜坡,你是不是觉得很匪夷所思?
因为以下这种情况会更加普遍:两三岁甚至三四岁的宝宝走到了楼梯旁边,直接举起双手要妈妈抱抱,看似撒娇,不抱还不上楼。或者是走楼梯走到一半赖着不走了,蹲下扶住栏杆不乐意走了。
除了在楼梯上,应该带孩子外出也可以经常看到,宝宝欣喜地自己走着出去,牵着手信誓旦旦说自己走,然后回来的时候却赖着要父母抱和背。
这真的是宝宝的双脚出了状况?
还是宝宝对行走不感兴趣?
还是父母的随和让宝宝失去了行走的技巧和能力?
从孩子的发展里程碑来说,行走期是最重要且持续最久的一个阶段。从一开始的爬行奠定了宝宝的大脑整合能力的基础,再到学习站,和蹲下,直至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脚踏踏实实地站在地上,走在路上,则更是一个标志点。
台湾儿童职能治疗师张旭铠介绍说,一般幼童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扶着栏杆上下楼梯,那个阶段的孩子,对楼梯也有相当的好奇,虽然行走速度缓慢,但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并且让大脑整合四肢和身体的协调,借此建立双脚行走的基础。
但是我们总有很多顾虑,比如安全问题,生怕孩子受伤跌倒,因此到了楼梯口不用孩子提醒,立刻抱起来上下。再比如觉得孩子上下楼梯太慢,或者在走路过程中分心,总是不按照大人规定的路线走,因此不耐烦干脆将孩子抱起,简单轻松。
这些举措,其实很有可能影响了孩子的双脚力量,包括其统感的发展。
但我们长辈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双脚力量,稳稳当当,又能够保障孩子的安全,是的,妈妈们最担忧的莫过于万一孩子跌掉,行走速度太快,甚至直接滚下楼梯等状况。
萌芽也一样担心,但担心并不意味着没有方法解决。
据babaycenter建议,以下五个举措的辅助方式可以提供给学步期的宝宝,并且根据其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一岁半的幼儿可以听懂一些基本指令了。规则的建立必须摆在第一位。
第一,要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路自己走。
第二,妈妈可以建立一个固定的语言激励模式。
比如学步期的幼儿学走路,他们会举起一只小脚丫往前踩一步,另一只小脚丫紧跟上去。父母可以一个在后面跟着随时保护幼儿,一个在前面呼唤幼儿,语言激励包括“来来,过来妈妈这边,很好,左脚,右脚,一步一步走,慢慢来……”
第三,发号施令。
比如学龄前的幼儿,可以用 “一,二,一,二”让孩子有规则的走上楼梯,幼儿园的孩子,可以改成“左,右,左,右”,到了小学,则要让孩子知道上下楼梯可能发生的危险,让孩子能够自我要求和规范。
走楼梯的训练不需要急迫,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一开始就能从一楼爬到五楼,张旭铠建议可以让孩子每天至少能够走一层楼,让宝宝从中体会到走楼梯的乐趣,提高技能。其余楼层如果要抱得先和宝宝讲清楚规则和原因,而不要让宝宝理解成为行走是可以随意规避的。
那对于如果连走平路都需要抱的孩子怎么办呢?
张旭铠提供一个小妙计:先问问孩子要抱几步,当孩子回答“五步”,那么就请孩子先走五步,然后再抱起他走五步,之后放下他再重复前面的问题,而孩子为了要能够多被抱久一点,相对的他要走的步数也会增加,虽然这样的方法无法马上让妈妈不用抱孩子,但是却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妈妈的负担,并且训练了孩子行走的耐力!
【END】作者萌芽,萌芽研究所BUD创始人,「小芽启萌•优陪计划」的开发者。「小芽启萌•优陪计划」是基于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以0-6岁孩子潜能发展、亲子优质陪伴为核心的父母学习体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