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两个孩子宝妈,为什么我给大家讲这个课程:首先我跟很多朋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的身份也是一个母亲,我自己有一个4岁的女儿;第二,我们都亲自体验和经历了在养育孩子过程当中的种种无助和抓狂,深知其中的痛点;第三,所以非常想把我自己养育孩子过程当中的一些心得拿出来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接下来我们将聚焦3-12岁的孩子,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这五个关键方面,通过案例分享与有效的方法结合的方式,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心理需求,帮助家长们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挑选了在我参与家庭教育辅导过程中,家长们最头疼的四个问题:1、孩子吃饭问题;2、要不要孩子做家务的问题;3、孩子爱撒谎怎么办;4、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那这四个问题呢,我将分两天给大家做讲解,那今天我们重点分享的是前面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其实我们一直都错怪了他们。哪有天生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呢?只有不喜欢在紧张和焦虑的氛围当中吃饭的孩子。我先给大家讲个案例,嗯,在我女儿两三岁的的时候,我们家几乎每一顿饭都是一场战争。一到吃饭的时候,家里就跟打仗一样乱糟糟的,外婆永远是先吃不上饭,端着碗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饭的人;实在追不动了,只有打开动画片一边看一遍喂饭,有时候跪在一堆玩具中一勺一勺喂。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会带点抱怨的冲着我妈说,妈别一吃饭就打开电视,她都三岁了还喂饭,习惯不好,你就随着她爱吃不吃吧。妈妈都是嘴硬心软,嘴上虽然这么说,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吃饭,我们家用尽了招数,益生菌,健胃消食片,钙铁锌咀嚼片,还有各种营养素就没断过;有时候也会加一些威逼利诱,比如,你乖乖吃饭,妈妈给你买一个小猪佩奇的手表;你再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了,等等。我相信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跟我一样的难题,然后事实也的确如此。事实上,孩子吃饭的问题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沈阳有一家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曾经花了五年的时间对1594名儿童就饮食行为进行过一次问卷调研,结果是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的饮食问题。总之,为了孩子吃饭的问题,我们都是操碎了心。那吃饭本来是一件非常轻松,幸福和开心的事,但往往我们的家长跟我原来一样对孩子吃饭的问题过于紧张,反而导致吃饭时的氛围紧张,弄得疲惫不堪。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孩子你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还有一只手不停的伸过来逼着你吃饭吃菜你也一定会感到难受,你的本能反应可能也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不肯吃饭,我们家长就要试着问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吃饭时的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嘛;第二、孩子能够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第一个问题:吃饭时的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嘛;第二、孩子能够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吃的快和慢嘛?第三、是孩子有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当中来嘛?第四、在孩子吃饭问题上,爸爸妈妈和祖辈们是否达成了一致,不会把争执表现在孩子面前。 如果以上四个问题,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是no,那么导致你家孩子吃饭问题的原因,在你,不在孩子。那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推荐给父母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好好吃饭的4个原则。分别是正面原则、权力原则、参与原则、坚持原则,也称为4P原则。首先,正面原则:也就是营造正面愉快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就跟我前面讲到的我女儿的例子,现在大部分家庭中,一到吃饭孩子就成了全家齐上阵的焦点。“再多吃两口!不允许挑食!吃口胡萝卜对眼睛好!......可是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参加过的愉快的饭局。一定不是对面、左右两边的人拼命给你夹菜,而你一点都不爱吃。愉快的饭局上大家是交流感情,享受美食,每个人都会积极的参与。所以,在饭桌上家长可以试试把注意力放在享受美食和交流上,不要盯着孩子到底吃了几口。当我们的孩子不再是饭桌的焦点时,他反而更容易模仿大人去享受食物。当我开始践行这个4P原则时,我女儿最开始会觉得很惊讶,为什么妈妈和外婆不在强迫自己吃饭啦?真的可以想不吃就不吃吗?甚至她还会试探性的挑战一下我的极限,她说,妈妈,我只想喝汤,我不想吃菜,然后歪着头看我有什么反应。我就平静的说“好的,可以”。就这样,我女儿观察了好几天,没有人再盯着她到底吃了几口,所有的大人都在认真的享受食物,一边吃一边聊天,谈论菜从哪个超市买了,多吃番茄有什么好处,今天的这道胡萝卜做的很好吃等等,慢慢的我女儿会自己忍不住参与进来,而且会问,可以给我吃一口试试。所以让孩子爱吃饭的不是饭菜本身而是吃饭的好气氛。当然,我们一开始尝试这个方法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会嘀咕这顿饭吃了几口啊,到底吃没吃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营造吃饭的轻松氛围现在吃饭已经成为了我们家一天最开心的时刻之一,慢慢的,我们发现没人盯着她,反而吃的越来越多了。是权力原则。就是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想想我们自己也曾经有过胃口不好心情不好不想吃饭的时候,甚至有时候会突发奇想,想吃一次垃圾食品过过瘾。可是我们却要求孩子们乖乖吃下所有端上桌的食物,不管他们饿不饿想不想吃。那其实孩子跟我们家长一样,需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核心权利,那就是,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我要不要吃,要吃多少?所以妈妈们可以这么说:“宝贝,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家长,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定吃饭的规则。孩子更容易遵守他们共同参与并制定的规则。举个栗子,我们可以跟孩子共同商议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每天什么时候开始吃饭?要在哪里吃?是自己吃还是想要家长喂?除了吃饭时间在其他时间段里家里还会提供可以吃的东西么?等等。其实这些规则并不是固定的,根据每家的具体情况由我们的家长引导孩子共同来制定。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除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其实也是无形中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一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除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其实也是无形中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对于规则来说,当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旦制定出来规则一定是需要全家共同来遵守并执行的,不要有人随意破坏或者不执行。当然,这个规则的运行可以有一周试用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再把它固定下来,长期执行。那如果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了,那么父母的作用都是什么呢?有这么四个作用:(1)父母可以决定,给孩子吃什么。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吃零食和垃圾食品,那么家里就不要准备,千万不能一边准备着,一边又不允许孩子吃。(2)父母确保把饭菜做好吃。我们家会下载一个儿童食谱,从里面去学一些孩子们爱吃的,有营养的;有时候对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家长可以做成糊糊调和,或者包进饺子里,学会“伪装”,看看孩子慢慢的是否能接受。(3)给食物安上有趣的名字。有研究表明,当我们跟孩子说,来吃胡萝卜吧,只有35%的胡萝卜会被孩子吃掉;而当胡萝卜变成“快来吃超级X光透视眼胡萝卜”时,被孩子吃掉的比例高达66%。所以你看有趣的名字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管用的(4)家长不要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很多育儿书上会提供一种方法,就是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吃任何东西,这其实是一种被伪装的惩罚,建议家里可以备有少量的面包、馒头,或是一些小坚果。如果孩子在两餐之间实在饿了,可以去找吃的,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品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参与原则。要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俗话说:“为一株玫瑰浇过水,它就成了千万株玫瑰中最特别的一个;同样的道理,为一顿饭付出努力,它就成了平淡三餐里最好吃的一顿”。所有的劳动,都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带孩子一起去超市买菜,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淘米或者洗菜,开饭之前让孩子帮忙把碗筷摆好,吃完饭帮忙收拾和洗碗......当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他对吃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会觉得这顿饭有他的贡献也就特别愿意吃,吃起来也会特别香。而让孩子参与这一点,也符合孩子的天性。同时,参与原则这点还有一个最大的价值是,在你邀请孩子参与的过程也是教给孩子知识的过程。我女儿就特别愿意陪着我们去市场买菜,像寻宝一样,一边寻找我们要采购的清单上的食材,一边看到任何她感兴趣的都要问,妈妈这是什么呀,这个又是什么呀......几乎市场的常见食材3岁的女儿全都能快速讲出名字以及对应的颜色,后来我们增加难度,比如会告诉她多吃西兰花可以补充VC,接着我们会提问,那还有什么食材可以补充VC呢,我女儿会说:橙子,你看无形中孩子获得了很多常识。参与原则的另外一个延伸价值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了,当我们刚开始邀请我女儿一起参与的时候,我会问,你今天选择帮妈妈洗菜还是帮外婆摘豆角呢?后来就变成了我女儿每天主动问外婆今天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在她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给与他肯定和支持,她居然做的很好,超出我对这个3岁小孩的认知,那关于做家务这一点我们会在今天的第二个主题中重点讲。第四点是坚持原则。让方法奏效的最关键的部分是家长的态度和坚持,家长们一定要温和第四点是坚持原则。让方法奏效的最关键的部分是家长的态度和坚持,家长们一定要温和而坚定,这是一种带着爱放手的态度。那我自己从对孩子不好吃饭感到烦恼,到通过学习慢慢调整自己的正面态度,成为孩子的榜样,到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再到带着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我花了半年时间,过程漫长也确实艰辛,也不是每一次都执行的很到位,但是我们全家不断实践和调整,通过吃饭这一件事情,我们的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做家务,比如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学会了自己选择......所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爱吃饭的习惯,要知道这不是十天半个月就可以纠正过来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慢慢来。你想,我们愿意花一年的时间教会孩子,叫我们一声“妈妈”,我们愿意花一年的时间陪着孩子从爬到走,每天都不厌其烦的弯腰陪着她走,那么同样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爱上吃饭,哪怕多花一些时间也是值得坚持的。所以关于孩子好好吃饭的问题,我们来做个小结:首先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要学会问自己4个问题,来找答案:其次,针对问题,我们给到了一个方法就是4P原则-----正面、权力、参与、坚持原则。好的,讲完孩子吃饭的问题,接着我们来说说孩子做家务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别做直升机家长,让孩子去动手做家务)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我家对门的小伙子,最近比较烦,我们姑且叫他:王小烦吧,是个90后,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王小烦就是一个从小不需要做家务的90后。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妈说”你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家里的活妈妈来干。”。他上小学时,他妈又说“你赶紧写作业吧,学习也累了,啥也不用干了。”上中学时,他妈接着说“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比什么都重要。”等他工作了,妈妈继续说“你工作一天累了,赶紧体息吧,什么也不用你干。”后来王小烦结婚了,还是不做家务,妈妈每天过来帮忙张罗。后来添了宝宝,小烦妈妈身体也不好,忙不过来了。每天下班,他的太太ー边忙活着做饭,一边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看着一回到家就在沙发上跷脚玩游的王小烦,就气不打一处来。每天吵的不可开交,事情的结局我相信大家肯定都能猜到了,对,因为家务引起的大战,最终让这个小家庭走向了解体…正如上面这个案例中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都把不让孩子做家务当做是爱孩子,其实不然,这样做是在害孩子。研究证明,爱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中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哈佛大学学者也曾经对456名孩子做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秀的比例仅为3.17%。哈佛大学学者也曾经对456名孩子做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烟更幸福;同时,犯罪率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都低!所以,别做”直升机家长“,让孩子去动手吧。//“直升机家长”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为孩子包办一切,随时准备伸出“援手“。有些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毅然担当起儿女的终生保姆和人生规划师的职责:幼儿园受欺负爸妈要找老师兴师问罪,小学组织打扫卫生父母会跑来帮忙擦玻璃,就连上了大学也要全家总动员,背着行李和孩子一起去学校报到。更有趣的是,孩子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应聘面试的时候,父母站在后面替他回答问话。这些都是“直升机家长”的行为。“直升机家长”看起来是想要成为孩子的保护伞,究其根源,其实是因为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这种不信任会根植在孩子心里,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做家务其实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方式,有尝试才有经验,有经验才有能力。著名个体心理学家得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写道:“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能力,家长要先学会不做包办ー切的“直升机家长”。那么如何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用3个步骤培养孩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第一,我们要有一份家务清单,并邀请每一位家庭成员,包括孩子都需要认领自己想要做的家务。认领家务清单后,还要创造有趣的方式轮换工作,比如,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带转盘的家务轮,或者是做一个工作罐,将所有家务写在纸条上,像抽奖一样领取自己的家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务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教授,花时间训练。无论孩子选择哪一项家务在最开始的阶段,都需要花时间学习,花时间训练孩子做家务是教授孩子生活技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就知道怎么做。开始需要耐心的讲解,亲自示范,直到孩子可以自己掌握了就可以放心把这项任务交给他,孩子学会了的新技能,要记得加到“家务清单里,让孩子有成就感,孩子通过做家务增长了以前没有的能力,再通过获得肯定,增强自信,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任务时,更愿意去尝试,因为孩子已经有过很多次成功完成新任务的经验了。还要注意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在这里我不推荐直接的和孩子说“你真棒!你真厉害!”这些话,你的夸奖定一定要建立在发现孩子的“努力”之上,比方说描述型的鼓励:我看见你帮忙收拾了桌子上的垃圾,擦掉了桌子上的水等等,总之描述地越详细越好。感谢型的,“感谢你完成了清单上的家务“再比如,信任鼓励型,我相信你可以完成xx工作。让孩子感受到他为家庭做的贡献,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总结一下,做家务是孩子实现生命价值最简单的开始,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对于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家务,是最好的贡献、合作、帮助他人的方式,也是他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始,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孩子如此的优秀。小结一下:亲爱家长们,做家务不仅仅是干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做事情让孩子积累经验,获得能力,产生结果,获得认可,被认可后孩子会行成自信,有了自信孩子才会有自尊,这是一个人作为个体的自尊体系的路径,这才是做家务最大的价值点,所以三个步骤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1、列好家务清单,人人参与;2、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的教授,花时间训练;3、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肯定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是天使,他们曾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的挑选妈妈。让他们挑中了你,然后丢掉天上无数的珍宝,光着身子,像个一无所有的小乞丐一样来到你的身边,装出无助的样子,其实心里只有一个主意,就是要全心全意的爱你。所以你对孩子的爱也该如此。所以,加入我们一起学习吧,用最正确方式去爱属于你的天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