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综艺节目《考不考没关系》时,主考官撒贝宁问了现场的爸爸们一个问题:你们希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吗?现场有不少爸爸举起了手。现场还有两个明星人物:叶一茜和田亮。叶一茜说女儿是把田亮当成偶像的,女儿现在在练网球,这让女儿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要想获得世界冠军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的崇拜爸爸,爸爸能让她获得力量。
当然,也有爸爸不希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其中有一个爸爸特别有意思,他说儿子是他的偶像,他崇尚的是示弱式的教育。他的儿子今年才8岁,已经是一名职业赛车手了,还拿过全国7—12岁年龄组的冠军,果然又是人家的孩子啊!这位爸爸说,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的责任心,有更高的眼界和境界。
那么,到底是应该父母成为孩子的偶像,还是孩子成为父母的偶像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偶像,第二,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
偶像就是仰慕、崇拜的对象,说到偶像,总能让人与某个人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年轻人崇拜的影视明星。我记得自己最早崇拜的是一个小学男同学,那男孩长得不是很好看,但非常聪明,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一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三,他考了全班第一。
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学习,以为上学就是跟一群孩子玩,到处疯跑,直到期末考试,考了这么一个糟糕的成绩,被父母臭骂一顿,才有点醒悟,“你看***,人家考了第一名,你就不能跟人家好好学一学!”
父母的话点醒了我,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那个男孩,看人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甚至动作都模仿别人的,以为这样做也能考第一。现在想来确实很滑稽,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超越别人,我就把那个男孩当成标杆、榜样,每次想犯懒时,看到他,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来了,成绩就一点点地赶了上来。
所以,我觉得偶像不只是一个人物,更是一种精神,它能促进我们不断地努力前进,把偶像当成我们前进的坐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偶像,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心中都会有为之追赶的人。
2016年,里约奥运会,31岁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复出后,独揽五金,在拿到了个人奥运生涯第23枚金牌时,他对采访的记住说道:“显然,就如你们所知道的那样,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迈克尔-乔丹一直在激励着我。他在篮球运动所达到的成就,我也一直梦想着能在游泳运动中做到。我们成绩斐然,但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完成。”
不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也被他的粉丝挑下马,在100米蝶泳比赛中,新加坡的小将斯库林击败了菲尔普斯,成为了冠军,而斯库林从小的偶像就是菲尔普斯,早在2008年,斯库林还曾与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菲尔普斯合过影。
2008年,菲尔普斯与斯库林的合影
2016年,菲尔普斯与斯库林的合影
所以说偶像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超越,更为妥当。《我是演说家》第三季中,关熙潮在他的《偶像的力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偶像是谁呢?不管是科比还是周星驰,不管是莫言还是屠呦呦,我们都要感谢这些精神偶像的指引,正是因为我们崇拜了,喜欢了这么好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者拥有更好的可能。
如果我们的孩子心目中也有这样一个可以催他上进的人物,岂不是天大的好事?他更容易受到偶像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会大于我们的教育作用。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做父母的或多或少都有点英雄情结,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高大一些,能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充当着偶像的角色。
因为父母是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最为亲密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父母往往是他模仿的对象,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长大,视野开阔之后,他们才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与崇拜,选择其他人作为自己的偶像。
之前,我讲了偶像是一种精神,并非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人物,否则就会让人觉得高不胜寒、不食人间烟火了,父母过于优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父母适当示弱,并不意味着这会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反而会拉近亲子关系。
因此,本文开头提出的是“应该父母成为孩子的偶像,还是孩子成为父母的偶像”的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实际上后者应该算是前者的一部分,示弱应该是偶像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父母适当示弱,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示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人无完人,都是有缺点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才能让我们的缺点少一些;父母示弱,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成就感,比如,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来帮忙照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为他人付出了,从而萌生出一种责任感,当他发现自己能够做一些事情帮助到父母时,他会对自己很自信,并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此外,父母示弱,也会让孩子跳出“井底之蛙”的束缚,扩展自己的格局,开阔孩子的眼界,当他知道父母不是万能的之后,就会自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人生高度。
2.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与学习
做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端着家长的架子,高高在上,不肯蹲下来,与孩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家长放下架子,不仅不会在孩子前面威信扫地,反而会赢得尊重与信任。
在后喻时代(后喻时代指的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真的是后生可畏,做父母的也要对孩子保持敬畏之心。
有一次新换了一部手机,我这个人比较懒,也比较守旧,一般换手机都会选择同一个品牌,为的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用摸索太长时间,可这次老公非要说换另外一个牌子的。手机刚买回来那会,用着特别不顺手,有些功能总是找不到,或者不知道怎么用,还得请教我的大儿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感觉他摸索电子产品要比我能耐得多。
有时候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现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很喜欢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放弃权力,放弃你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的机会就更大”。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我们是在真正帮助他,而不是故意为难他,我们之间是朋友,而不是对立的敌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