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当孩子能够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他的心智水平就从一个层面上升到了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够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0~3岁孩子的敏感期
宝宝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他们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喜欢待在有声音的环境中,津津有味地啃自己的小手小脚,不管抓到什么东西,都要往嘴里塞。这个阶段,婴儿是通过嘴巴来感觉事物、认识世界的。
1岁多的小孩子,会把桌上放着的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全都拿起来,吃一口这个,再咬一口那个。孩子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和区分食物的不同,这属于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儿童的智慧发展,和两样东西密切相关,那就是口和手。在使用手的同时,孩子还建立起了空间的概念。全神贯注地用手探索空间,看似微小的事情,对幼儿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成功体验。

在 1~3岁,孩子还会陆续出现秩序、模仿、审美、自我意识等敏感期。这个时期,对于孩子来讲,世界是以不变的秩序而存在的,既定的程序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形成了他看待这个世界最初的内在逻辑,如果被打乱了,他会产生极大的混乱和不适应,肯定要发脾气或者哭闹了。
2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私有意识”。如果强制孩子分享,会让年纪还小的孩子内心产生一种混乱感:我的东西被强制分给了别人,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呢?所以,鼓励分享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本人的意愿。
3~6岁孩子的敏感期
三四岁的小朋友,特别执拗。不管是吃东西还是穿衣服,非得按自己的想法来,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是的,“执拗”,是三四岁孩子的一个敏感期。

【案例】
3岁的叮当,有天下午在幼儿园吃加餐的时候,碗里的一块小红薯掉地上了。叮当可焦虑了,非得捡起来吃。老师告诉他:“宝贝,你碗里还有好多红薯呢,掉地上的不卫生,别吃了。”可叮当不听,大哭起来,坚持要吃掉在地上的那片。老师越劝,孩子哭得越伤心,边哭边说:“我就要掉在地上的那个”
在秩序敏感期之后,儿童已经形成一种内在秩序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个秩序,他就会受不了。当我们始终保持着关注孩子的情绪,并轻轻地抚触孩子,就像一个情绪接收器一样充分地接纳孩子执拗背后的真实感受,孩子的焦虑也就会逐渐消失。很多时候,对儿童不需要讲太多道理,只要真正去理解他的心情就够了。
孩子处在哪个敏感期,就会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比如,当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他会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在纸上、门上、墙上甚至身体上涂画各种色块。就绘画敏感期来说,幼儿一般是从2岁开始画线团,3岁左右有了运笔意识,不亦乐乎地去画各种不规则的圆形和其他简单图形

到了四五岁,孩子看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会一个接一个、不断追问“为什么呢?”,这就是逻辑的敏感期到了。语言,也会有特殊的敏感期。针对孩子出言粗鲁的现象,父母不必过于紧张,一般在几个月后,诅咒的敏感期就会过去的,因为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语言的魅力和力量,还有好多好多呢。这个发现,使得孩子就像个文学家一样,说话的时候,会从脑袋里搜寻出一些更美妙的词语,甚至,他还会去纠正大人的语言。
4岁之后,孩子就陆续进入了人际关系、情感、婚姻、性别等敏感期。4岁的孩子不仅开始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很关注别人是否喜欢他、爱他,尤其是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4岁以后,婚姻的敏感期也出现了。刚开始,小女孩会说,我要和爸爸结婚,小男孩会说,我要和妈妈结婚。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婚姻的认识也会逐渐发展,五六岁的孩子就会在小朋友当中选择婚姻的对象,再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会懂得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与自己爱慕的小伙伴交往。所以说,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帮助孩子在童年时期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也能为他长大成人后的婚恋情感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

3~6岁,性别敏感期的教育和引导也十分重要。孩子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小男孩和小女孩上厕所的姿势不一样,为什么穿着小背心和小短裤的地方不能让人随便触碰。家长们千万不要羞于对孩子进行性别和性的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得用真实、坦然的态度和他交流。这个年龄段,审美也是一个敏感期。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孩子追求美,而是理解和引导孩子对美的鉴赏力。3~6岁也是书写的敏感期,数学逻辑的敏感期,还有动植物、做实验和收集的敏感期。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对生命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对物质的敏感度。
这里记录了0~6岁不同年龄段、不同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片段,帮助你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和特点。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相同的敏感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书中的案例引导我们举一反三,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面对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一要理解,给予孩子关爱而非指责;二要变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我们大人的立场;三要有耐心,简单粗暴的训斥只能让孩子屈服,而无法真正帮到孩子!

关注并留言每天分享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