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说变脸就变脸,阴晴不定,让父母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它归结为孩子任性、矫情、不听话,真的是这样吗?
昨天,儿子上完播音与主持的课程,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当时我正忙着做饭,便没有理会他,以为他自己能够调节好情绪。吃饭的时候,儿子不停地用筷子敲打着碗,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嘟囔着:又是这些菜,我都吃腻了。
见儿子耷拉着脸,不停地抱怨,我的火气腾腾地往头上顶,我压住火气,自顾自地吃饭,儿子扒拉了两口饭,就离开了饭桌。
我在厨房收拾碗筷的时候,客厅里又传来了儿子怒吼的声音,“你没长眼睛啊?踩死我了!”工作了一天的老公终于忍受不了儿子三番五次的找茬了,“老二这么小,能把你踩成什么样?”“就是疼,疼死了!”“明明是他的错,你干嘛怪我?”老公的批评成了压倒大儿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开始可劲地哭,歇斯底里一般。
孩子哭闹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把孩子哭闹的行为定义为矫情、无理取闹,任性。就拿我儿子发脾气这件事来说,如果仅从他的表现来看,我也会认为他是无理取闹,矫情,只不过是被二岁的弟弟踩了一脚,就闹得不可开交。
而实际上孩子因为小事情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往往不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那么简单,在儿子歇斯底里哭过之后,我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他一开始一口咬定是弟弟踩了他的脚,疼得他受不了,这显然不是真的。
我没有反驳他,而是关心地问他:“我感觉你上课回来就有些不高兴。”儿子又伤心地哭了起来,然后他告诉我,下周他们要举办演讲比赛,是一个团队项目,他的台词很少,他认识的一个小伙伴当了主持人,需要背很多台词,他也想当主持人,老师为什么不选他,他认为自己也很优秀。
现在我终于搞清楚了孩子闹情绪的真正原因,他吃饭不停地敲碗筷,抱怨饭菜不好,以及被弟弟踩了一脚,其实都是在引起我们的关注,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有些时候孩子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并不会马上哭闹,孩子越大越如此。
这和我们成年人面对情绪的方式有些相似,比如,今天我们被老板批评了一顿,你很不开心,但并不会马上哭起来,回到家里,发现忘记交水费了,家里断水了,你可能就会让泪水决堤了。
遗憾地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惹孩子哭闹的小事情背后隐藏着大文章,所以,我们常常会斥责孩子不懂事,小题大做,不够坚强,是个爱哭鬼,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被搞得异常烦躁,甚至忍不住动手打孩子。
孩子哭闹是让父母非常头痛的事情,哭得人心烦意乱,所以,我们常常会要求孩子,“别哭了!”甚至会威胁孩子,“再哭给你两巴掌!”孩子不哭,麻烦就过去了吗?当然不是,你会发现孩子虽然不哭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闷闷不乐,说不定哪件小事又会成为他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不管我们对孩子的哭泣多么的烦恼,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哭泣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帮助孩子治愈创伤,让孩子更加坚强与自信。
一天,二岁多的二宝一个人在地板上搭积木,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听到他大哭的声音,“哎呀!哎呀!”手里拿着两个积木不停地拼插,因为着急总也对不齐,所以,大哭不止。
“我们不玩了好吗?”我试探性地问,“不要,不要!”二宝哭得更厉害了,这说明他哭泣只是因为搭不好积木而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并不想因此放弃这个游戏,哭了一会儿后,我陪着他继续搭积木,我握着二宝的手,帮助他将两个积木拼插好,他破涕为笑了。
很多时候孩子哭泣并不需要父母特别做什么,只要默默地陪伴着他就好,让他感觉到安全与信赖,哭过之后他自己就能调整好情绪,变得更加坚强与自信。
小区里有一个叫小迪的男孩,非常调皮,喜欢搞恶作剧,那天,他又惹哭了一个叫壮壮的男孩,壮壮的妈妈听到孩子的哭声跑了过来,得知两个孩子并没有打架,只是发生了点口角,就生气地批评了壮壮,“男子汉,哭什么哭?这点小事,至于吗?”
壮壮更委屈了,哭得声音更大了,妈妈火气也更大了,“我数到三,你要是再哭,我就给你两巴掌!”迫于妈妈的威胁,壮壮哭声小了许多,低声抽泣,过了很久,他都低着头,脚不停地在地上搓来搓去,不愿与和小伙伴们玩耍,别人问他什么,他也不说话。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可能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闹时,都会这么做,殊不知这里面有很多做法都是错误的。
错误做法1:不许孩子哭
对孩子来说,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哭能让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与伤害,当孩子通过哭泣将烦恼排除之后,他又会生龙活虎了。
不许孩子哭,将很多不良情绪积压在心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而且孩子不哭不等于他就没有烦恼,解决了问题,确切地说,不让孩子哭是父母自私的做法,因为孩子不哭,我们就不会感到心烦意乱了。
错误做法2:给孩子指出错误,提供建议
孩子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桌子上,着急地哭起来,“小心点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喝牛奶的时候一定要坐好,你为什么不听啊?”
你以为这样的建议对孩子来说有用吗?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此时他只想发泄情绪,对于你说什么,他一点都不在意,有可能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情绪平复了,你只要轻轻地告诉他,“下次你坐好再喝牛奶就不会洒了。”
错误做法3:批评、指责孩子
在壮壮委屈地哭泣时,妈妈批评道:“男子汉,哭什么哭?这点小事,至于吗?”这样做孩子感到了被羞辱,他就更委屈了,这不能帮助孩子很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还会适得其反。
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在父母的身边尽情地哭泣,这有利于他能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但这并不代表父母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这是对孩子的纵容,只是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孩子哭泣时,父母还能淡定的应对,不急不慢,确实需要很大的耐力,但是如果你不想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就只能选择忍耐了。
第一,允许孩子尽情地哭
前两天,儿子下楼去找小伙伴玩,不大一会儿,就气呼呼地跑回了家,“我和小迪断交!气死我了!”然后就开始不停地哭。
当时我正在码字,很想让他立刻安静下来,可如果这样做,下次他哭的时间会更长,因为这不是儿子第一次与小迪闹矛盾了,他此时的哭泣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事情,肯定又联想起之前的委屈了。
所以,我耐着性子走了过去,对他说:“你要是委屈,就哭一会儿吧。”儿子一把搂住我,哇哇地大哭了10多分钟,然后自己去洗了把脸,打开学习机,去学习洋葱数学了,好像这件事没发生过一样。
当我们允许孩子尽情地哭,给他情感上的支持时,他越能将积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地释放出来,且释放得越彻底,哭过之后,他会感到异常的放松,麻烦也就随之而去了。
第二,倾听
孩子哭泣时,父母要陪在孩子身边,陪伴就是一种最好的倾听方式,当孩子感到安全、放松时,就会将他心里的烦恼讲出来,有时他只是单纯地叙述这件事,并不希望父母告诉他怎么做,只要父母好好听,时不时地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一下就好。
有时他将烦恼说出来,是希望父母能帮助他解决,“我不知道为什么小伙们总嘲笑我?”“我该怎么做?”当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时,父母就要耐心地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帮他解决问题。
第三,不要在意孩子哭泣时说的那些口无遮拦的话语
孩子在哭泣时,可能会抱怨父母,“我讨厌你,你不爱我!”“你偏心,对弟弟好,对我不好!”“你不是好妈妈!”
当你听到这些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时,你是不是既伤心又生气呢?你会极力辩解,否定孩子的看法,或者批评孩子不理解你,不懂事。
其实,孩子这么说,并不一定是因为他对你有多大的成见,你不必为孩子口无遮拦的话语伤心,他这样说很可能只是极力来缓解心里的压力,排除心中的烦恼,当他情绪平复后,自然会认识到你对他的好。
哭泣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倾听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在孩子哭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淡定,这本身也是对我们掌控情绪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加油吧,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