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好》这部虐心的电视剧终于大结局了,然而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故事中的四个人物看上去都很窝囊:一辈子被老婆欺压、不敢抬头与老婆高声语的苏大强;端着老大的架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苏明哲;被苏母溺爱成啃老族、生活无法自理的苏明成;从小就被当成累赘、不被苏家人待见,长大了又被家人打、没有心疼没有怜爱,还要不停给家人背锅的苏明玉。
当然,这里除了苏大强外,三个子女的窝囊都源于苏家失败的家庭教育,从小未能得到良好的家长教育,长大后必然会经历更多磨难。三个子女中最可怜又可气的当属苏明玉,从小被苏母、被哥哥欺负也就罢了,谁让咱翅膀不够硬、羽翼不够丰满呢?可长大了,有钱、有地位,成了职场上的精英了,还有一个陪伴左右的暖男石天冬,人生圆满地不得了,为啥还要回去趟苏家的浑水,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也甘愿当背锅侠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苏明玉的做法,甚至有人恨铁不成钢的说,她活该!其实,苏明玉就是一只刺猬,她锋芒毕露,怕别人伤害,但内心的软弱却是她永远都迈不过去的坎儿,她身上所有的刺都是扎向自己的,她还是一个没有摆脱共生关系的可怜的小孩。
什么是共生关系?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呱呱落地,通常我们会认为孩子与母亲摆脱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成为了独立的个体。
其实不然,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世界上根本没有婴儿这一说,因为当婴儿出现时,必然有一个照料它的母亲,或者类似母亲的照料者。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将6个月前的婴儿期称为婴儿与母亲的共生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很多事情都需要依赖母亲去做。
相信宝妈们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当小婴儿看到妈妈离开后,会立马大哭,非常的焦虑不安,这不仅是因为妈妈能给宝宝带来安全感,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眼里妈妈是身体的一部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有人说,妈妈就是婴儿的一面镜子,妈妈高兴,宝宝就高兴,妈妈不高兴,宝宝就不高兴,宝宝是通过妈妈建立起与外界的连接的,他通过自己的情绪反应来传达他的需求,比如饿了、渴了,需要换尿片了等等。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了,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了,他与母亲的关系就从共生逐渐转向了分离,但是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他会第一时间跑向母亲,重新从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安全感,为他下一次的冒险汲取力量。
比如,孩子在学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他可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不敢走路,伸手要妈妈抱,这并不是他有意要劳烦妈妈,而是想从妈妈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勇气,才能为他下一次独立行走积聚力量。如果宝宝的这一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即便他今后走得很好,已经长大成人,但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对母亲怀抱的向往,都不会因为身体的成长而成长,他心里还停留在那个蹒跚学步的小孩阶段。
苏明玉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了解了共生关系,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明玉的行为了。明玉的出生是苏母的“意外”,就在苏母想摆脱苏大强,和相好去上海,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明玉来了。她打乱了苏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超生,父母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苏母将一切罪过算到了苏明玉的头上,苏明玉生下来就是带着原罪的,所以,她出生后受尽了苏母的百般虐待,将房子买了供大哥出国留学、给二哥换新房,可她连买本习题册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所谓的共生关系,其实就是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与安全感,显然,这些苏明玉都没有得到,或者说不良共生,所以,她与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没有很好地完成分离,她虽然痛恨母亲,但没有母亲的怀抱,使她无法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始终就是那个长不大的、渴望得到爱与呵护的小女孩。
苏明玉的倔强,职场上的拼命,掏钱给父亲买房,暗中帮助大哥,以及被二哥打骨折后含着眼泪撤诉,不是她多伟大,而是她想弥补儿时的缺失——被家庭认可,得到家庭的温暖。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清晰地呈现苏明玉的成长与内心的纠葛。
在一些影视片中,一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最终被感化,大多是因为家,只要将老父亲老母亲搬出来,基本上就要缴械投降了。
家永远是一个人的软肋,哪怕是那个家曾经带给你伤害,但我们总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去与它和解,我们才能摆脱灵魂上的孤独,人需要情感的滋养,尤其是在生命之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