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我了解一下宝宝的年龄分期吧 胎儿期:受孕到分娩月40周 要注意妈妈备孕期、受孕期、孕期的保健,孕期饮食心情很重要 受孕最佳年龄:女:21~28岁,男:27~32岁 新生儿:从出生到28天。需要打白百破疫苗 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 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 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 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 (学龄期) 新生儿易出现黄疸、胎斑、舌系带过短、新生儿红斑 先说黄疸吧,黄疸有三黄:身黄、目黄、小便黄。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生理性一般情况下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这种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3天左右都会出现,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了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则是出生24小时后出现或一周后才出现,足月儿超过两周不消退,早产儿超过4周不消退,医院处理方法就是照蓝光、食用茵栀黄,但是用了茵栀黄的话,孩子4~5个月容易肠绞痛。 黄疸从医学角度来说,来源于寒湿,也就是母亲怀孕时吃的。寒湿:凉寒物吃多不戒口,皮肤暗黄;湿热:补过了,生热,皮肤亮黄;处理手法:清利湿热。 胎斑呈青、寒、瘀,受妈妈孕期饮食寒凉,情绪,生产是否顺利有关;舌系带过短表现为吮奶无力;新生儿红斑,像红疹一样的,是热症,与妈妈的饮食偏补有关 婴儿期会出现腹泻、吐奶等现象 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宝宝着凉,母亲的母乳在饮食上造成的影响,辅食的增加引起腹泻,积食也会导致腹泻,积食的大便会很臭,还有一种情况是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宝宝的脾胃弱,消化不好造成的。 要注意不要见泻止泻,也就是说不要看见宝宝腹泻了就赶紧去治,积食时就应该让宝宝泻干净才好。 吐奶是因为抱的姿势不对,导致宝宝胃气上逆,还有喂奶的姿势不对、喷门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母亲不顺气,气滞气郁。因着凉引起的吐奶会伴随着打嗝。便秘就与妈妈的饮食有关,换奶也会导致便秘,因为宝宝脾胃弱,还有就是穿得厚热的。 幼儿期会出现幼儿急疹、肺系疾病 幼儿急疹表现为,高热三天,起疹后退热,6个人月~1周岁会出现,一般不用处理。用葡萄干注水有利于把疹子发出来,不要见热就退热,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态 肺系疾病是外邪(寒热暑湿燥)引起得外感疾病,以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为症状,与饮食,情志有很大关系。 幼童期是脾胃问题,因为年龄稍大了,可以吃很多东西了,就容易造成饮食无度,导致脾胃不适。 儿童期则是情志问题以及性早熟,情志问题一般是孩子压力大,表现为叛逆、肝郁,或者是过于宠爱引起的没有安全感;性早熟就需要家长做好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