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常追问孩子的学业成绩
孩子进入小学后,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沟通学业问题,动不动就问孩子“作业完成了吗?“”考试考多少分?”“班上排第几名?”……还有的家长总是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考不好,爸爸妈妈就不会爱我了。
长此以往,对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成年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犯错误,受到挫折时,他们心里早就非常不好受了。如果爸妈总是追根究底,翻旧账,一通打骂,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排斥父母。要知道,指责孩子的失败,是没办法刺激孩子变好的。孩子往往不懂父母的苦心,不妨跟孩子说出心里话,效果更好。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考试不及格,第一个家长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关心和爱护,自然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家长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孩子常常听见这种语言暴力,自然没办法培养自信心。
在孩子面对挫折时,好父母应当是少说错话,多说好话,和孩子共情共理。
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父母一味地阻止孩子玩耍,从小就抓学习,早早训练孩子的学习思维。事实证明,孩子没有宽裕的时间玩耍,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学业的态度。
成功的教育应该变“爸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父母应当主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给孩子设置一段属于自己的玩耍时间,孩子一定会更信任你。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做基础,独立学习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不长进。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念叨孩子,讲一通大道理,不奏效后就开始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是因为一时冲动,但往往家长打痛快了,孩子心理却留下了阴影。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先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用自己的心与孩子保持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本来目的,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