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教育(品德教育)是父母的义务
在予取予求的父母下成长的孩子很难从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很难对他人进行让步。这也是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四处有,心灵美好的孩子却越来越少的原因。
品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动等的综合的表现。我们平时常说的人品好的人,就是指那些懂得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知道自我约束、可以体会他人苦痛的人。以前都认为只有聪明的人可以获得成功。现在则更倾向于人品好的人,即使仅仅是为了可以让子女在以后的生活中顺利的同他人交往并从中获得幸福的角度来讲,这种人性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品格教育要从小开始,从点滴行动中培养,习惯成自然。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让小孩形成习惯,只有形成习惯,才能让小孩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这种品格。这个过程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父母的态度,虽然小孩的性格各有千秋,但是对于小孩品行的影响,父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子女同父母是互相映衬的镜子
1、父母间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子女的品行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好的品行,心理感到不安的孩子普遍自信感低,甚至会认为父母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这种不安与自责会对孩子的品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并且父母之间相互忽视的态度,也会对子女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在同他人的接触中体现出来。只有看着父母互相爱护的模样成长的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存在,才会更加珍视自己,这种行为也会在同他人的互动中体现出来。
2、孩子是映衬父母的镜子
想要那些在乱扔垃圾、不尊老爱幼的父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可以成长为知道体谅他人孩子根本是奢望。在看到孩子那些无礼的举动时,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些行为”,许多父母都知道要对子女强调礼仪,但是却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果期望子女有所改变,那么就要从自己做起,让子女看到自己的变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直接投影到子女身上。
3、子女的变化同父母的努力成正比
品性受遗传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不同。根据一项针对双胞胎的调查研究发现,感性、社会性、攻击性、谨慎、保守等品格只有50%受遗传影响,其余50%则受生活环境左右。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品性会根据父母努力程度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我们的大脑中找到,影响人类气质的主要受位于大脑缘体系统下部的扁桃核影响,并且受额叶影响,额叶比大脑中其他部分具有更高的可塑性。这也就是说关于孩子情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会受环境影响而不同,因此品行也会有所不同。
4、在发现错误的言行时要马上纠正
在发现孩子错误言行时,要马上用严厉的表情和行动去制止,用类似“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重新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一次”等让孩子清楚明白的方式进行说明,马上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5、进行适当的称赞
对子女进行品行教育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子女进行称赞和激励,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礼物,或者听从孩子愿望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这是因为孩子可能会由于想获得这些补偿而假装善良,这种为了获得补偿而做的行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比起物质上的补偿,一个拥抱或者周末陪玩等精神上的补偿更为有效果。
6、遵守原则
有些父母虽然一开始对孩子强调要遵守公共秩序、礼仪、社会道德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懈怠。如果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就会让小孩陷入混乱,因此如果一开始说不可以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父母的育儿原则也要表现一致性,假设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和朋友打架了,如果平常妈妈教育孩子不可以打别人,这时候爸爸却突然说“打别人总比自己挨打好吧”也会给小孩造成混乱。
7、小心平时说话的方式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格,要反思自己的话语中是否有轻视别人或者责难他人情况,特别是在看到小孩有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无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责难别人,又或者有骂人情况出现,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和父母一样会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