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等电梯上楼,电梯到一楼后,出来一位3岁多的小男孩,平时也老见就点笑笑,不像以往一样叫我阿姨,而是一溜烟小跑着走了,后面跟着出来的爷爷奶奶也没像以往一样跟我笑笑,而是很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走了。我比较纳闷地走进电梯,打算按楼层,却发现从2到7的楼层全部按红了,我不免发出“咦”的一声,然后就听到刚才的奶奶说:“都是你啦,不听话,乱按,这样子……”因为电梯门逐渐关上了,奶奶后面的话听不清楚了。
我看着那几个红红的数字哑然失笑:这个“熊孩子”,还好他个子不够高,7楼以上的按不到了,要不非得让我每一层都停一下了。不过还好我是下班不着急,要是赶着去上班,这估计耽误不少时间,心情可就不一定会有现在这样放松了吧!
突然我想起了去年下半年新闻里的一个类似报道:好像是一名17岁的男生也乱按电梯,结果被物业找到,最后不知是被物业还是其他业主给扇了一耳光。当时还引起网上热议。
当然,这两个还是有区别的,尤其年龄的区别是最大的,大家容易对3、4岁的孩子的“熊行为”一笑泯之,对17岁的“熊孩子”的行为却非议颇多,但我觉得其实这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抓取,想想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3、4岁的孩子长大到十几二十岁了,他的“熊行为”未必会消退,说不定会出现更多更熊的问题,比如乱按报警按钮等恶劣行为。
俗话不也说:三岁看大嘛!从小爸妈对孩子的行为培养可是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而且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孩子正好处于道德规范发展期,如果没有一定正确的规矩来约束,孩子容易为所欲为,因为他们暂时还不会判断自己言行的好坏,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就成为一个我们所嗤鼻的不遵守规则之人。
可是,给孩子立规矩却也是让许多爸妈头疼的过程,该怎么立?如何立才能让孩子不反感、能信服、不会过头而伤害到孩子?
1 想要给孩子立规矩,先以身作则
我一直强调孩子的行为其实是父母的翻版,记得网上有一段国外的视频,就是拍摄的孩子与父母言行如何高度一致:走路的速度、日常的行为、待人的态度等等。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想要教育孩子,给孩子里规矩,请先教育好我们自己,以身作则,这样的身教比一切言传会更有效果。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好、无法遵守,哪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去约束孩子呢。
因此,爸妈们可要先做好“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给我们的宝贝们树立起遵守规矩的基础榜样哈!
2 规矩与爱缺一不可,且从小抓起
在孩子刚出生时,爸妈们总是喜欢的不得了,怎么看都可爱,怎么爱都不够。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不再那么顺从时,我们就容易开始烦了,觉得他们不那么可爱了。我们开始忘记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是可爱和不可爱的组合。就如同古语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只看到了他的可爱,而忽视了他需要去培养和教育的那些言行;同样的,不论多大的孩子犯了错,我们也需要了解他的错误中有我们要去反思的责任,或许是我们没做到、或许是我们做的方式不对、或许是别的。也许这样,我们能更加理性地来教育孩子,在爱中里规矩、在规矩中传递爱。
因此,我一直认为从小开始,甚至是从婴儿的某一些行为开始,我们就已经可以开始慢慢地设立一定的规律,逐渐在成长中植入规矩。想必到了6岁之后,我们也不必发愁该立得没立、想立却难以树立了。
3 规矩的确立需要充分准备,可别随便,同时需要全家一起执行,在以往的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其实知道也一直在从小给孩子里规矩,但他们失败了,原因在于规矩立得太随便了。所以奉劝我们的宝爸宝妈们,如果还没充分准备好,就算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不要急着开始立规矩,因为这种缺乏准备的开始,最后容易不了了之,不但我们希望孩子立得规矩没做好,还会让孩子对规矩失去敬畏,严重影响以后我们再给孩子立规矩的权威。
当我们准备好,共同确定下来一个规矩时,请与孩子共同来执行。论语中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可千万别“一家两制”哦!
4 规矩的确立需要结合实际,符合“与时俱进”
当然,有一些规矩我们是需要结合社会和时代的,那些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那是不论在哪一年龄层都需要去学会遵守的,比如像这个不能乱按电梯和一些报警设备等,这些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教给孩子。可还有一些规矩,是属于我们每一家庭特色的,我需要提醒的是这一类规矩的确立,最好能结合孩子的实际特点,要有规矩的合理性,要能在孩子努力之后可以做到的。这样的规矩才能符合“与时俱进”的特点咯。当然,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树立规矩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我觉得有时候通过游戏、阅读绘本等方式,会比单纯地要求命令式的树立规矩效果更明显,更能让孩子接受和理解。
好了,或许在如何给孩子培养规矩这一问题上还有这很多很多的学问,先码上这些我的想法,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的,育儿过程也是一样。让我们一起成为有着终身化学习态度的父母吧!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