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前首相迪斯累利曾说,有儿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永远贫困的家庭。 一、关于品格博爱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因为孩子年龄幼小就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充分给予孩子发言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使用理智的方式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事情的处理方式,父母养成理智处理事情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孩子脱离家庭环境前,从小事开始熏陶,早早教孩子懂得“居闹市也不会犯罪”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批评、明辨方向,不至于在“闹市”迷失自己。犹太人善于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小事,从小事出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不再犯。” 父母要注意跟孩子讲清楚惩罚的要求;惩罚之前先警告,提高其警惕意识;惩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要明确,惩罚后不再追究,一切便算过去;在犯错以后要立即惩罚;惩罚之前先解释原因;说到做到,树立权威。 犹太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告诉孩子要善待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善良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他们相信有博爱之心的孩子,肯定不会是凉薄之人。 犹太政治家基辛格说:“我们试图或者是在努力提出一个信念,道德与行为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他们认为,品德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格高尚者,永远生活在白天”。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所为。《塔木德》上说:“在无人之处应谨慎为人。”由此可见,犹太人也非常推崇慎独精神,他们认为:”私下也能约束自己,是美德的最高体现。“ 《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于人的羞耻感是因为众人的目光产生的,还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由内心产生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称得上是一种美德。 犹太人认为,孝顺长辈是美德首位。 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孩子也行不懂得什么是“关心”,可以先让孩子从打招呼做起,学会问候,并及时给孩子称赞。父母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不断地引导、称赞、鼓励孩子做好事,孩子就会有大的进步。 把美德体现在行动上,也需要锻炼,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比如好朋友生病了,假如孩子还没有独立社交的能力,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打电话问候,必要的话陪同孩子一起去看望。做好事也是需要锻炼,从而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好事,所以不要只给孩子讲什么是美德,而是要锻炼他做好事、正确的事。 二、关于勇气毅力 人格独立的孩子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人格独立的人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做驾驭他人,不以自己的意志去束缚任何人,能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意志。《列子》中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再者,人格独立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因生活中的细小琐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能宽容那些反对自己、歧视自己的人。 如何培养独立人格: 1、学会放手。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 2、延迟满足。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独立,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会越来越懂得努力,人格也越来越独立。 3、引导孩子坚持自我,不迷恋权威。拉比曾忠告世人:永远不要相信谬论,无论是谁在说它。说者可能是个伟人,闻名于世,有威望,有权威,有权力,但如果他说的是谬论,不要相信它。 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 不独立做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两三岁已经开始产生了要求自己做事的意识。有研究显示:小班年龄的孩子自信心发展迅速,当他们要求自己做事的愿望得到满足,配合以适度的帮助、支持使其独立行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时,他们的自信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对于一个大孩子,可以建议他列出每一个做出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犹太家教法则告诫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犹太父母看来,不肯撤退、不肯放手,使孩子永远掌握不了独立做事的能力,这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判断力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或者说判断力就是做选择的能力。犹太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 学会合理拒绝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著名的犹太教育家弥赛亚提出:“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拒绝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懂得合理拒绝别人。犹太人认为:不懂拒绝,往往并非善良,症结往往在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上。 不懂拒绝别人的人认为,拒绝意味着激怒对方,而激怒对方意味着将不被对方接受,不被对方接受的结果就是证明自己失败。为了证明自己“不失败”,他们习惯性地取悦别人,毫无原则,渐渐失去独立性,更容易被人群忽视、漠视,反而会让本来就不多的自信心遭遇更加沉重的打击,活得更加失败了。 教孩子泰然接受他人的“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人家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这样的告诫会让孩子明白,被人拒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即使碰了“钉子”,也觉得无所谓。这样做帮他迈过了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门槛,他也能学着拒绝别人而并不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古代的一个拉比曾经说过:“好事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但是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犹太父母教育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关于自立心细 犹太父母认为:在生活中,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较高的人格修养,礼貌、独立、坚忍、同理心等优秀的品格皆源于此。什么叫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尽量避免自己的某些行为无意地或者间接地让别人(包括父母)不快、担心或才操心。在家里,犹太父母经常跟孩子讲:你不要让妈妈为你担心,你要照顾妈妈,因为你是个男子汉!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对教育宗旨的确认,至少应该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学会自我保护,以保持正常的的生存状态;第二,学会劳动、学会竞争、学会应变,以增强生存的能力;第三,学会审美,以提高生存质量。 在教育问题上,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能力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生活即教育。直指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无论选择什么生活方式,都能过得更好。 在生活的每一个事中都带着思考。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问题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四、关于珍爱尺度 你的身体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像珍爱最爱的人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犹太人认为,注意保持和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重要基础。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对其他事也会变得没有信心,对人、对事不积极,性格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孩子的身体素质好,有信心、有勇气,就容易培养起坚强的性格。 当魔鬼要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的时候,便会派酒来做代表。 传统犹太家庭饮食禁忌十分严格,大部分犹太家庭推崇素食,喜欢吃蔬菜水果。 不要贪恋刺激性食物带来的一时快感。 只要比竞争对手活得长,你就赢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