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然而这样隔代教育方式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虽然我们都更主张由父母来养育和教导孩子,但是也不得不看到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现状导致,隔代教育的模式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必然存在。
那么父母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一起看看下面这些案例有没有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
① 不要让“隔代溺”影响了亲子教育。
东东今年五岁,暑假里奶奶从老家过来帮忙照顾东东.一天妈妈发现东东吃饭的时候不吃蔬菜,光吃肉,于是对东东说:“要把菜和饭吃完,不能只吃肉!”但奶奶却马上接过了话“不吃就不吃吧,最多吃完饭我给他买个果汁喝。”妈妈不好意思冲撞奶奶,于是没多久东东越来越不听话,而暑假过后妈妈再想纠正就纠正不过来了。
改善建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醒老人们,在父母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时,要维护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必要的时候,祖辈要做亲子关系的“润滑剂”,而不是“拆台”。而年轻的父母们,尊重老人固然重要,但是坚持教育的原则更为重要,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委婉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东东妈妈应该就东东挑食的问题和奶奶沟通,让奶奶知道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一起及时帮助自己教育孩子。
② 要“隔代亲”,也要“亲子情”
孩子吃什么,奶奶来做;孩子要玩什么,爷爷来陪。当当自从满月后,每天早上睁眼看到的人就是奶奶,每天睡觉的时候都是由奶奶哄着闭上眼睛。
当当妈妈一开始还觉得很省事,可是当孩子越来越大以后就发现孩子对于自己毫无感情,什么时候都只要爷爷奶奶,而自己就像一个陌生的阿姨。
改善建议:大家都看出在当当家里“隔代亲”已经超越了“亲子之情”,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父母关爱的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或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
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父母才是主角,很多事情必须去做去承担。不辛苦带孩子,甚至不经常看孩子,让孩子怎样接受和喜欢一个陌生的人呢?
三代同堂的家庭,父母下班后一定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孩子培养感情;若把孩子寄托在祖辈家里,1—2周也一定要去看看孩子,陪陪他,让孩子对你不再陌生。
③ 不要让不同的教育观念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雅雅想学跳舞,妈妈就帮她报了名,但是没上几次课雅雅就嫌辛苦不愿意去了,妈妈觉得虽然辛苦但是需要坚持,于是还是带雅雅去上了课。奶奶知道了立刻冲去学校把雅雅接了回去,这事雅雅妈和奶奶大吵一架,还把雅雅送去了外婆家。
改善建议:首先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
其次跟老人有不同意见时,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父母和祖辈还是应该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只有统一了教育思想,才能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弊端,引发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当老人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时,做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更需要虚心接受。
要转变老人的观念很不容易,但只要经常跟老人聊聊天,分享其他人养育孩子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老人,时间长了,就能改变老人对教育孩子的认识误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任何人,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都要冷静地对待孩子,不溺爱、不娇纵,让孩子在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尽量抽时间和孩子相处如果不注重亲子关系,那么会对孩子的性格上造成影响。
隔代教育并没有错,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只要在家庭的大环境下做好调整和分配,建立统一的思想观念,相信隔代教育也一定可以做到三方共赢。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