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可能这个问题之后你心目中会浮现对孩子的无数期许,然后我们通常以语言的方式去把孩子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甚至更多的时候是命令,纠正和控制。
可能这个问题之后你心目中会浮现对孩子的无数期许,然后我们通常以语言的方式去把孩子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甚至更多的时候是命令,纠正和控制。
可能我们从未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我们更多把他们当成我们的延续、寄托、希望,甚至是私有财产。也许有很多的家长没有感觉到其实从他们诞生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的存在了。
我们努力教他们穿衣穿鞋自己吃饭,做人做事明辨好坏,我们以为我们说的或者说灌输的道理他们都应该听进去,可是家长们可能大多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不止在聆听我们的教导,更多的时候是在观察我们的言行。并且我们在孩子们面前表现自我的时间远远大于我们教育孩子的时间。
当我们教育孩子吃饭不要说话时,我们自己却在饭桌上家长里短,当我教育孩子不要乱穿马路时,我们自己在红灯时狂奔,当我们教育孩子要懂礼貌有涵养时,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骂街,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懂事明理,但是自己却因为老师的告状,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去教训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以后宽厚待人,自己却在跟邻居斤斤计较,更甚至,我希望孩子以后拥有幸福的生活,自己却整天和另一半争执不断。
所以我们的样子就是孩子的镜子,我们展现自我的时候就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去了同样的人生。在我们完全意识不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在观察我们的言行举止,这些将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深刻的感染着我们的孩子,然后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这些好或者不好的习惯。
最后我们回到那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在你下完定义之后,不是带着期许急着想办法怎么去教育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而是先检查下自身,是否有些习惯会给孩子带去不太好的影响。回忆一下平时自己在孩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到底给孩子带去了怎么样的认知,怎么样的影响力?我们是否言行一致,而给孩子带去更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有个成语叫“潜移默化”,其实已经很好的形容了我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可能给孩子带去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身教”也许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了“言传”。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