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父母留言提出这样的疑惑:“孩子现在背的古诗,过了一段时间便会忘记,背了也是白背……”孩子看似是忘记了,但真的是忘记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幼儿说先跟大家说说一个奇妙故事,该真实故事记录在美国纽约大学教育中心胎儿心理学的研究者托马斯·伯尼的著作中:
法国巴黎有一位语言心理学教授 ,接待了一位患孤独症孩子奥迪尔,奥迪尔不爱说话,有时一天只说一两个词,奥迪尔的爸妈都愁怀了,这样下去孩子肯定一辈子也不张嘴说话了。万般无奈下,爸妈把奥迪尔带到这位语言心理学教授前。教授一开始用法语结合各种技巧跟奥迪尔交流,但孩子就是一个字也不肯说。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教授发现奥迪尔每当有人跟他说英语时就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并愿意交流,并且没有一点儿孤独症的迹象。孩子的妈妈表示,家里一直都是说法语,并没有说英语,但她在怀孕那一年曾在一家讲英语的外资公司工作。
存在过,就不会忘记?靠谱吗?
一则经典的记忆实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Harold E. Burtt在《幼儿记忆与再学习》 (A Further Study of Early Childhood Memory)一文中提到一则经典的记忆实验,是一位心理学家与他儿子的故事:
这位心理学家用自己的儿子做记忆实验。从儿子1岁3个月时开始,他经常给儿子读同一篇希腊语短文,一直持续到孩子3岁才停止,孩子当时记忆得非常好。
到他儿子8岁时,这位心理学家想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这篇短文。让心理学家失望的是,孩子一点也回忆不起3岁前自己记忆过的那篇短文。心理学家接着把这篇希腊文内容与其他希腊文内容混在一起,问孩子是否从前听到过,孩子说“听不懂”希腊文(孩子从小说的不是希腊文)。
故事就此结束了吗?故事还未结束!
这位心理学家最后让孩子再次学习这篇希腊语短文,同时也学习另外一些难度相当的希腊语短文。效果出来了!孩子记忆那篇3岁前学过的希腊短文的速度,比其他短文快了25%。
“吃过什么,你就长什么;经历过什么,就记住了什么”,付出过的,总会留下痕迹。心理学家们也承认,人保留着许多记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这些记忆的存在。所以,学龄前让孩子背古诗词古文,即使孩子没过多久便忘记了,但是无论多久,都会在脑海中留下“痕迹”。
一位同学是老师,他经常会提起班里一位“聪明”的孩子。这孩子背古文古诗词非常快,背其他普通文章的速度也不赖,一首古诗词其他记忆力较好的同学要半小时、普通孩子要一小时才能背诵,他往往不需要10分钟就能流利背诵。这孩子因此被同学和老师们称为“神童”,把孩子的爸爸说“孩子只是因为小时候背得多”视为谦虚。这孩子是否天资聪明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小时候背得多能让孩子得益。
在幼儿园的一次家长开放日,老师说我儿子背《静夜思》很快,一开始一点也不会,老师教了3遍就会了,让老师们很惊讶。还要让儿子在家长开放日当场背诵,我毫无心理负担,因为儿子几个月开始,我便经常给他读古诗,他背《静夜思》很快也是理所当然。如果其他小朋友上学前有背过,相信再记忆的速度也不会慢。
那种记忆情形就像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个孩提伙伴,几十年后当我们与孩提的伙伴碰面,第一眼感觉很陌生,这哪家的大婶啊?当对方比如说“住在你家隔壁的那个,头顶总喜欢插一朵野花的那个,还偷过你一颗鸡蛋吃……”你记忆的阀门瞬间就像瀑布倾泻而下……
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对教授夫妻Robert Bjork和Elizabeth Bjork发现的那样,人的记忆存储只增不减,记不起只是提取强度弱了,存储还在。再次学习或复习,就是提高提取强度。学龄前孩子背诵记忆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到孩子们再次学习时,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速度,都会比其他从没学习过的孩子快了25%,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啊。
所以,孩子学龄前背诵和记忆对未来是有好处的,除了记忆,还有语言刺激作用,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幼儿说在往期已经有大量的该方面的介绍文章。不过,学龄前孩子愿不愿意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强迫总是不会结出好果子。所以父母除了花时间陪孩子背古诗词、记忆文章,还要保证孩子的兴趣。
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就像一头磨豆腐的驴,盯着面前的胡萝卜才越跑越起劲,当孩子们带着兴趣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才有意义。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