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描述问题、给予提示、而非威胁命令 倾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你听到的,或者看到的问题,或者给予提示,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该怎么做,而不是威胁、命令、抱怨 例子: 孩子没有按规定在睡觉前收拾好玩具 抱怨:“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玩完了要收拾玩具!真是烦死了!” 命令:“马上去把你的玩具收拾了!” 威胁:“不收拾玩具不准睡觉!我倒数三声,赶快行动! 3,2,1!” 描述你看到的问题:“我看到玩具还没有回家呢” 提示:“我需要有人能帮我收拾一下玩具” 背后的儿童心理学理论,靓妈酷爸们可以这样做: 在很多的早教理念里,比如Montessori教育,都提到要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对于很多儿童本身的特点,比如好动等,不要用“指挥”和“命令”的方法。但在一些情况中,我们需要取得孩子的合作,同时也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在这样的情况中,描述你所看到的情况,比指挥、命令以及指责孩子可能更有效。 在描述过程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词语,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使用他理解的词语,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你的诉求,不易产生厌烦情绪或者忘掉之前的要求。 例如:刷牙后牙刷没有放回原位,你应该做的是描述这个现象,而不是进行无效的指责: “牙刷没有放回原位”(描述你看到的) “我提醒过你多少次要把牙刷放回原位”(没有帮助的指责) 除了描述,给予简单的提示也是很好的帮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提示,而不是谴责。其实往往只要给他们一些提示,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提示的类型可能是以下几种: 提示后果:“酸奶不放进冰箱会坏的” 提示规则:“墙壁不是用来画画的,纸是用来画画的” 提示应该做的事情:“我需要人来帮忙收拾一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