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误区二: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误区三: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养别人的孩子吧)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的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 误区四:不懂得如何惩罚孩子(不回家的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在惩罚的同时让孩子学会补救,而不是做无意义的处罚,因为当错误已经形成,再加上另一个错误也不会是正确,只有补救才是最好的教育。 误区五:不肯赞美孩子还苛求孩子(珍珠没了)日本有一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误区六: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如果你的你的配偶之间意见不一致,就为孩子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误区七:缺少有效的沟通 孩子们发怒或是调皮捣蛋往往都是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原因的。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家长或者说粗话等不良好行为的石斛,许多父母往往并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而只是厉声批评孩子,这种批评就不能对症下药。 误区八:轻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是不是我死了,你们才知道有我) 健康的定义在今天的涵义显然已经是远远地不只是身体健康那么简单了。孩子如果生了病,我们会看他的病是否严重,如果只是感冒头疼这样的常见病,家长用家里常备的简单的药物就可以解决了,而不用专门去医院挂个号。同样的,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请教心理医生的地步的,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处理。但是问题不严重不表示就没有问题,感冒头疼如果不及时治疗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问题如果积累多了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误区九:在孩子面前争吵 在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因为父母在吵架的时候,总是会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不顾,任由情绪失去控制,孩子会在这种恐怖的场景中发现自己的父母具有攻击性地一面,他们随时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父母的攻击。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绪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边,他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对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乐的家庭就意味着父母之间的和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误区十:把孩子当作炫耀的东西 (我活着就是傀儡)有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炫耀的资本,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长,他们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来替自己圆梦:,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就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自己喜欢琴棋书画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就让孩子去学习并指望孩子可以学出一点成绩;自己不擅长体育,就要求儿子勤学苦练跑得比谁都快……当孩子有了一些成绩的时候家长似乎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绩当作自己的骄傲,家长为孩子自豪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度夸耀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