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总是觉得让宝宝睡觉非常难。这篇主要是详解如何找出宝宝的入睡规律,安抚宝宝睡前焦躁等情绪,以及如何很好的接觉,保证宝宝睡觉质量。 哄睡不再累大解析:如何掌握入睡时间、安抚宝宝入睡和接觉 来自@小土大橙子妈妈,国内首位获得机构认证的婴幼儿睡眠咨询师,小编稍微做了些整理,这篇主要是详解如何找出宝宝的入睡规律,安抚宝宝睡前焦躁等情绪,以及如何很好的接觉,保证宝宝睡觉质量。 感谢@小土大橙子妈妈,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宝贝的情况来尝试一下哦!欢迎反馈~ 如何让宝宝睡?——情绪平静方法 睡眠指导一般都会提及要在宝宝昏昏欲睡却还没睡着的时候放在床上,然后很快就会睡着。很多人执行起来却发现很难,因为往往孩子明明很困,放床却会大哭无法入睡。这其中缺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在入睡前如何使得宝宝达到平静状态的技巧。 入睡最大的奥秘在于平静!下面这些所有方式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来的。 要使得宝宝平静放松下来,身体接触、吮吸、有节奏温和的晃动、声音都可行。 先吸引触觉、听觉、视觉乃至嗅觉中一种或几种感觉,平静是一种状态并非完全不哭泣才算平静,平静时能感受到情绪的张力正在逐渐的减小,逐渐可控。 下面详细的聊一聊各种可能有效的安抚方式。 宝宝安抚方式——如何抱孩子 安抚孩子的过程会涉及到抱孩子,别小看这一个“抱”字,其实学问挺多,这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这里参考维基百科的内容,先介绍一下抱孩子的姿势和方式。 很多情侣吵架,最后一个深深拥抱即可化解万千误解。可见拥抱有着独特的作用,不是几句话、牵牵手、拍拍可以替代的。对婴儿来说就更是意义非凡。 最开始孩子很小,细胳膊细腿第一次抱一般会有点紧张,生怕弄痛孩子伤到她。其实小朋友比较敏感,如果你很紧张她是能感觉到的,而且人类也没有那么脆弱,方法预先了解后,要表现得轻松自信一些。 宝宝处于图1躺着的状态,要把她抱起至图2,竖抱的姿势:先俯身,一手四指并拢从颈部穿过去,张开手掌先托住宝宝的头,一手托住宝宝的屁股,托头的手先向上抬,然后起身。 三个月内婴儿大比例的重量是集中在头部,颈部肌肉的力量还不强,所以竖抱的时候要注意给头部和颈部足够的支撑,一般到4个月后头部会比较稳了。 当宝宝像图2那样趴在肩头或像图3贴在胸口。注意到宝宝头是侧着的,这样她可以呼吸通畅即可。有时候抱累了、或者宝宝动来动去不舒服的时候还要换手、换姿势,注意保持头部始终有支撑。 哄觉时宝宝的时候那样整个贴在妈妈胸前,他能够听到妈妈的心跳感受到妈妈的体温,这是很好的安抚。妈妈可以用不托屁股的手,轻拍宝宝后背,手臂遮挡住她的视线,口中轻轻给宝宝唱歌,发出一些有规律节奏的“嗯嗯”“哦哦”“嘘嘘”之类的声音。 横抱姿势一般分为图4、5两种 图4手拖头用另一只手去穿过屁股支持背部,屁股一般在手肘附近。 图5抱的时候也是俯身一只手先穿过颈部,但穿得深一些,延伸到背部,在这个过程中使宝宝微微侧身,婴儿的头枕在妈妈手臂上,这支手臂既支撑头部也支撑整个背部,另一只手从另一侧托屁股。起身后,背部的手延伸到小屁股,这时另一只手可以助力或者腾出来。适合小一点的孩子。 图4的托屁股手法和图5的头枕臂弯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很稳当舒适的抱法,能在抱体重大一些的孩子是省力一些。具体要多练习几次就熟悉了。抱着哄觉的时候,一支手托住,另一只屁股部位的手就可以以手腕为轴,轻轻拍动背部、摇晃。 图6的抱法俗称飞机抱着是难度较高但很有安抚力的抱法,对缓解胀气、哭闹都有帮助。把宝宝的头和胸都搁在手臂上,确保宝宝的头放松的搁在手臂弯曲的部位,这时另一只手可以轻拍宝宝的背部,要始终注意头颈有支撑。 临睡前某种姿势下哭闹了,可以尝试切换到另一种姿势,这个过程分散了注意力,也缓解了某种体位导致的不舒适。一般的孩子喜欢竖抱多于横抱。 如何哄宝宝入睡——睡眠仪式 如果你把宝宝丢在床上他瞬间就睡着可能是已经累过头崩溃式入睡了。 睡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要花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才能从清醒的活动状态转入相对安静的睡眠状态。 古人看太阳的高度辨别时间、夜里靠打更知道是几更天。现代人看表,知道是几点了,该吃饭还是睡觉了。 婴幼儿尚未有完全的时间意识,他们辨别时间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线、内在生物钟以及外在生活的顺序。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帮助他预计到下面将发生何事,这是他们稳定和安全感的来源之一,这也是相对规律的生活重要性的缘由之一。 睡眠仪式也应运而生,利用一系列稳定的、有先后顺序能够舒缓情绪事情,来帮助情绪、状态平稳过渡也为了帮助孩子意识到:“嗨,睡眠时间到了。”比如,洗澡、穿睡衣、喝奶、刷牙、讲故事、抚触、听睡眠曲之类其实都算某种意义上的睡眠仪式。 如何哄宝宝入睡—— 睡眠联想 所谓联想好比成语里面说的睹物思人之类。日常生活中,每次带娃出门都换鞋,后来他看到换鞋就知要出门了,孩子的联想力不容小觑,睡觉同理。 睡眠联想是指由能够帮助联想到到要睡觉的物体、事件。睡眠仪式的一个作用就是建立起睡眠联想。婴儿常见的睡眠联想包括:吃奶、安抚奶嘴睡觉、抱着睡觉、上推车睡觉之类,这些联想单一化、习惯化之后,在其他环境:比如没奶吃、在床上之类就容易睡不着或者醒来无法继续睡。所以一个易于实现和复现的睡眠联想对孩子就很重要,尤其是年龄逐渐增大之后。 躺床上、自己睡之类的联想就相对更稳定也容易复现,但舒适度上确实有差别,孩子也有偏好,所以在这类新的睡眠联想的建立就需要一个过程,也可能会比较辛苦。这个过程也是学习自主入睡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对床太反感,初期在床上玩培养感情是有一定帮助的.但长期来说还是注意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少在床上玩,避免太清醒的时候着床。着床后很快能睡着,睡眠和床之间的联想就紧密起来,有利于降低入睡难度。 哄睡技巧——4S 安抚法 这个概念出自《实用程序育儿法》,包括:睡眠环境布置setting the stage、裹襁褓swaddling,静坐 sitting,xu拍shush-pat method 。每次重复同一程序,这是建立睡眠联想条件反射的关键。 哄睡技巧—— 睡眠环境布置 包括相对固定的睡觉场所,从吵闹的地方转到安静的地方,拉窗帘遮挡光线,也可以播放音乐。 哄睡技巧—— 裹襁褓 襁褓的原理 据说小宝宝还不知道手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临睡兴奋,手脚不受控乱舞,而看到眼前都是晃动的手,就会更受干扰,襁褓能缓解这个。其实按住手,搂紧之类应该也是一个原理。襁褓还减少睡眠中肢体抽动对睡眠的影响。 月子里宝宝可以试试,不过宝宝在妈妈肚里是蜷曲的,不一定习惯腿变成笔直的,要是不习惯也别勉强,不裹襁褓也一样可以哄睡。 裹襁褓是稍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会限制婴儿的运动自由并且使婴儿变得消极被动。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会有一些积极效果。 其中一项研究中,一些有脑损伤的新生儿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襁褓抚养,另一组采用按摩疗法(Ohgi&others 2004), 与按摩疗法相比,襁褓的使用更能够减少孩子的苦恼。推荐使用襁褓的儿科医生认为,襁褓可以约束婴儿缺乏控制的手脚运动,而不受控的手脚运动恰是导致强烈哭泣的一个原因(Huang & others 2004 )。 哄睡技巧——襁褓如何裹 注意:要稍微紧一些,不要松开或者裹住婴儿的脸。此外,注意不要强行将腿按直,会有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上面紧抱住手臂上部,下面腿仍然要相对放松有活动空间,模拟怀抱子宫环境,且仅在睡眠时段用。 如何哄宝宝入睡——静坐 书上是说安静抱着坐着,减少晃动,但其实很多妈妈实践中发现,有时候坐着哭闹会比较严重,所以无法安静的话轻轻晃动是可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善,如果入睡容易了,应该有意识的过渡到静止,并减少抱哄的时间。这是为了减少引入不必要的睡眠联想。 如何哄宝宝入睡—— Xu-拍法 哭闹时,在耳边发出嘘嘘~西西~斯斯~嗯嗯~哦哦~之类持续或有规律节奏的声音,同时在背部中间有节奏感的轻拍。 其出发点是婴儿无法同时关注三件事,当想哭,却同时听见声和被有节奏轻拍时会注意力转移,不集中在哭上,从而有机会平静下来。 注意声音要轻柔,离耳朵可以近一点,但不要对准耳膜。哭得厉害可以大声一点盖过哭声,否则无法引起注意,大声时要远离耳朵。拍要有力但不能过重,屁股等其他部位拍也有效果,越是专心注意哭之外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平静。 6个月以上大宝宝能多线程处理问题,可能反而分心失效。一般大月龄如果xu拍不起作用或更激动,可能白噪音对宝宝已经失去安抚作用,宝宝嫌烦。应该注意采用单一说话或者把手放在肩头或者背部或胸口静止不动更好。 对大孩子说话(非对话)也是安抚的一种,宝宝要睡觉了,宝宝累了之类的内容都会可能有帮助。要相信虽然他还不能够说但是已经可以理解感受到你的意思了。轻松一点的语气告诉孩子,你的身体上的不适只是因为困,这种情况是要睡觉了,没有关系,爸爸妈妈在陪着你,你能够做到。 xu拍可以侧身位操作,另外要控制身体不过度乱动,可以借用毛巾枕头等工具。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建议,一岁之内始终要仰卧入睡,趴着侧着有增加婴儿猝死症的风险。所以但一旦睡着还是要复位到仰位。 哄睡技巧—— 5S 安抚法 这个概念出自《卡普新生儿安抚法》,包括:裹襁褓(swaddling)、让宝宝侧躺(side-on),发出“嘘”声(shushing),轻轻摇晃宝宝(swinging)和让他吸吮奶嘴(suck)。 同作为安抚婴儿的手段,5S和4S有许多共通之处,4S更主要针对睡眠阶段,5S则应用于安抚3个月内宝宝在日常生活也包括睡前的哭闹。 卡普5S的理论哄睡技巧——5S 安抚法 卡普5S的理论基础是认为怀孕时0-3月,3-6月,6-9月分别称为孕程的前、中、后三期。而出生后0-3个月称为第四期。 其它动物一出生比人类新生儿掌握的技能多,人类其实第四期发育完才该脱离母体出生。但那个时间太长,对母体负担太大,发育过大也使得生产无法顺利实现,所以只能早点出来,也就说说人类某种意义上都是早产儿。 5S 靠模拟子宫环境产生“镇静反射”,减少婴儿哭闹和对环境的不适应。 5S是遵循步骤来的,第一步裹襁褓和前文4S里提到的是一致的。第二个是使宝宝侧躺(注意不是侧睡),很多爸妈都会发现,趴/侧着或者趴/侧着睡会明显比仰着舒适及睡得容易,睡得深这是个确实存在的现象。但由于宣传仰睡减少了一半婴儿猝死症的发生,所以建议上是仰睡的,这里的让婴儿侧着是特指醒着的状态。 嘘声也和4S中的异曲同工,不过卡普医生认为激发镇静反射需要的条件比较严格,操作不规范就达不到效果,具体还是参考他书中的详细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哄宝宝入睡的方法——轻轻摇晃 有些人认为摇晃会把婴儿脑袋摇坏,其实轻晃问题不大,因为在羊水里就是晃着过。摇晃打开了脑袋里的“运动传感器”,让婴儿觉得舒适。放在秋千里,也是卡普医生提到的一类摇晃,很多孩子在推车、汽车中容易睡、喜欢摇摇车部分原因也正是由于摇晃产生的舒适感。具体链接的器官是“内耳前庭”,后文再详细展开。 哄宝宝入睡的方法——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一个是吮吸 吃乳头、吃手、吃安抚奶嘴都是通过吮吸产生愉悦、镇静感。 主流意见是不要干涉吃手,这是婴儿的自我安抚,也是对身体的一种认识和学习。实在严重的分散注意力,多安抚孩子自然吃手就少了。看到吃手就喂奶不必要,如果孩子只是要喝口白水就避免端去杯奶茶。 安抚奶嘴可以助眠,但在最初的时候2-3周内使用可能会产生乳头混淆不利于母乳喂养,不建议使用,具体安抚奶嘴的利弊也是有很多的讨论。 哄宝宝入睡的方法——声音的魔力 白噪音 所谓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20KHZ)内都是均匀的。由于人耳对高频敏感一点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声。 其实上文提到的“嘘”声本质上就是一种白噪音,白噪音和婴儿在子宫内的环境音接近,属于婴儿熟悉的声音,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但对部分来说是很有安抚作用的。 其他常见的白噪音还有:吹风机、洗衣机、吸尘器、收音机、电视机空白频道声音、雨声、海浪等。 如果睡眠环境吵闹可以放白噪音或催眠曲抵抗一下环境噪音,但注意长期处在噪音环境对宝宝有害,所以音量不可持续过大睡着后也不可长开。 白噪音的来源,可以把吹风机之类的声音录在手机里,用手机下载白噪音软件,尤其有妈妈反映有混音模式的白噪音软件效果更好,比如商场的音和雨声混在一起。 因为白噪音的原理是模拟子宫环境,所以其实婴儿过了第四期也就是3个月之后,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爸妈不要因为白噪音省事而过于依赖是关键。 哄宝宝入睡的方法—— 催眠曲 声音类的安抚还有熟悉人的声音,比如妈妈的独特嗓音。还有很多有效的催眠曲也可以选用。 分散注意力角度发挥作用 声音类还可以从吸引注意力这个角度发挥作用。 妙招荟萃 哄睡技巧—— 小伙伴的魔力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可以引入安抚物,参与到宝宝的日常活动中去,妈妈和宝宝一起哄小熊睡觉之类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睡眠仪式的一部分,而小熊作为小伙伴陪伴宝宝入睡也可以使他在妈妈无法陪睡的时候感到心安。 哄睡技巧—— 气味的影响 婴儿对于气味是比较敏感的,有时候夜里哭,闭着眼睛也知道谁在抱他,闻见妈妈身上的奶味就要喝奶,或者知道妈妈在旁安心睡之类。 哄睡技巧—— 表演打哈欠 妈妈的观察:打哈欠是可以传染的——有时候小朋友到要睡的点还挺精神的,我俩躺着的时候,我就会表演打哈欠,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诶呀妈妈好困好累啊,哈欠,妈妈眼睛闭了…不知道是学样还是好像想起来什么,他也会开始打哈欠,过不多会就睡了。偶尔有用的,大月龄主打心理牌 哄睡技巧—— 按摩推拿 从成人睡眠书中找灵感,肌肉先紧绷用力再放松,比如双腿绷直微微抬起,坚持几秒,再放松。拍脑袋拓展一下,如果入睡困难要助眠,对身体某些部位(比如虎口掌心脚跟)进行有规律的施力按压,然后放松,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这也许和按摩、推拿之类能助眠的原因类似 抚触 确实肌肤接触、抚触好处很多 ,有条件的别忘了给宝宝做。这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摆脱焦虑放松心情 以前有人做个实验,一组,以前有人做个实验,一组,入睡快的有钱拿,另一组是正常的对照组,结果发现第一组的人入睡时间反而比第二组长。 入睡是要放松,越着急想睡越容易睡不着,很多讲成人睡眠的书籍会提到,时间长了睡不着不要硬睡,起来转转,等有了困意再尝试,其实婴儿睡眠也是这样,有可以借鉴之处。 何时睡?——宝宝入睡时机 知道孩子生理上大概需要睡多久之后,切入到如何睡这个主题上。 结合清醒时间留意孩子的睡眠信号,注意什么时候何时犯困该睡觉,婴儿不能自己拉窗帘关灯上床,小一点甚至不能自己躺下……所以爸妈适时安排睡眠环境是它们顺利入睡的基础。 闹觉的背后 “闹觉”“磨觉”都特指入睡前哭闹的现象。 它并不是宝宝不懂事胡搅蛮缠,而多是疲劳过度导致,孩子累崩溃很难入睡。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过于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积年的疲倦会让孩子总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无法放松。很多孩子被认为是脾气暴躁,但其实是睡眠不足,睡多了脾气自然就变好了。 不是一定玩了什么,醒久了就会疲劳,对婴儿来说越缺觉越是敏感度高,睡不实。可能看起来很精神很兴奋,但要记住很可能很可能是假象,兴奋由于过度疲劳引起,不要认为是不想睡,爸妈要坚定一点及时哄睡。虽然累到极致最终一定会睡着,但入眠突然发生,是不健康的崩溃式入眠。哭闹了说明哄晚了,哄睡难度也同时飙升。 孩子从生理上无法保持清醒那么久,即使看起来很兴奋很好玩,也一定要坚定哄睡。该睡长觉却半小时就醒来,孩子没得到充分休息,可以尝试继续接觉哄睡。有时候孩子哭闹大人会逗乐以求停止哭闹,但要记住哭闹有可能是疲劳引起的,当务之急不是靠逗乐平复哭闹,而是需要安排就寝。 晚间睡前兴奋程度(疲劳程度)和入睡难度成正比,和睡醒不久又哭的可能成正比。而且睡得早一般容易睡,而且不会降低睡眠时长。不要白天故意让孩子少睡借以提高晚上的睡觉时长,会起反作用。晚间入睡不久,不一会大哭,给了奶就安静继续睡了,不是没吃饱,不是缺钙,可能是疲劳导致神经太兴奋,没有平复。 另外一个磨觉的可能是,在生物钟清醒时段哄睡,这时候宝宝不困,大人误读了信号,导致看起来好像是难以入睡的磨觉。 清醒时间 清醒时间是指醒来到再次睡着的时间,哄睡、喂奶时间是算在活动时间里面的。一般醒着到睡着10分钟左右,也有新手要20分钟的,所以如果要花很长时间哄睡,那么要早点行动早点准备,不然睡着的时候可能过劳了。清醒时间不到1小时的小宝宝尤其如此。 类似于长大了逐渐胃口见长,婴儿的清醒时间也是逐渐增加的。说得直观一点就像手机电池充电,小时候容量小,冲满也就只能用1、2小时,长大一些,容量也跟着大了,续航时间才长起来。总是用光光才冲对电池性能可能就有影响,能用多久也和开了什么程序也有关系,但因为总共就那么点,偏差不会太大。 各个年龄段大致的参考如下,这是基于:babysleepsite、韦氏婴幼儿睡眠圣经》《睡眠圣经》《实用程序育儿法》等书以及网友妈妈们的亲身实践汇总而成。 转播到腾讯微博  要注意的是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清醒时间可能是逐渐增加的,第一个早觉一般称为回笼觉,时间比下午的清醒时间短,而且也有个体差异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判断。 比如,以7个月的孩子为例,清醒时间如果是2.5小时,那么全天是有波动的。有可能早上醒来2小时就会睡第一觉,上午觉和午觉之间的清醒时间增加到2.5小时,晚觉之前则会到3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清醒时间越来越长。但也有少一些的情况是晚觉之前因为已经累了一天,清醒时间反而短,具体属于哪种情况就要观察实践之后才能知道。 早上的清醒时间短于晚上的,类似于成人也是早上7点起中午12点多睡午觉,却能清醒到10点才睡,这俩段的清醒时间就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哄睡除了看哈欠揉眼睛等信号还会参考某个月龄对应的清醒时间,时间到了就差不多要准备入睡了,如果上一觉睡得特别短那么下一觉的时间将趋近上一觉的长度,从而小于正常的清醒时间。 此外,缺觉和夜里没睡好的情况,清醒时间也要相应缩短。 比如,第2-3个月,最长清醒时间大概是1~1.5小时,但小睡如果30分钟不到就醒尽量接觉,接不上的,再次入睡的时间参照上一觉的长度也就是30分钟来算,如果上一觉睡得比较长,那么才按正常的清醒时间1~1.5小时来算。 注意本来就很短的觉,比如傍晚觉,不再此讨论范围内。 任何建议都是有一定的前提和假设的,比如及时哄睡这个,对于缺觉的孩子及时甚至提早哄睡很必要。但是如果宝宝不缺觉,针对白天小睡,偶尔困的信号出现也可能可以不哄睡而让孩子保持清醒:是为了配合睡在生物钟睡眠时段,而不睡在平时清醒的时间段,以达到更好的睡眠效果,维持生物钟稳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并觉的时期,睡傍晚觉半小时可能推迟夜间入睡时间数小时,那么这种觉就要权衡,未必需要睡。 小月龄由于越困与兴奋的魔咒,在合适的时间点入睡就很重要,太提前和之后都会困难。清醒时间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成熟逐渐降低,如果有分界线的话大概是在9个月到1岁左右:不肯睡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过度疲劳转向还不困或者不愿意睡。 哄睡技巧—— 睡眠信号 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拼命啃手,用力咬,晃头,抓头发,手乱舞,尖叫都有可能是犯困信号。 观察对比睡醒、睡前半个小时之内的状态表现,很快就能发现你家宝宝特有的犯困信号。轻微犯困信号(如哈欠等)出现后,一般也不会立即能够哄睡,要有一段过度时间,所以如果宝宝不是长期缺乏睡眠,打哈欠之后不要太紧张,安心去做睡眠准备工作。 咬东西是一个常和出牙搞混淆的信号。尤其临睡前孩子啃咬的现象会加重,你抱着他的时候他会咬你的下巴、肩头。 临睡前独有的,一般属于困的可能性更大,而非长牙。 此外 一般时候如果你说话孩子会把头转向你,但很困的时候往往不会。一个东西拿不到,或者从他手里拿走玩具,如果刚睡醒的时候这些也许都可以,但很困的时候,这些简单的动作却很可能激怒孩子,他们会尖叫、打挺、甚至哭闹来抗议。这常常会和一般的叛逆、脾气大挂钩,其实是困了难受,情绪和容忍度下降了。 一般在改善入睡方式之前,先要检查一下作息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个配合总体平价睡眠量看作息哄睡时机是否合适。另外作息记录也很重要,清醒时间和再次入睡的难易程度记录下来,几天的平均下来一比对就容易发现规律,找到孩子特有的清醒时间。 但要注意精神状态也不能替代全部的判断,有时候给予刺激量多,在清醒的时候困倦信号会被隐藏,不易发觉。一个哈欠也看不着,但远离刺激源抱到安静处,立即开始哈欠。 很常见的“前一秒生龙活虎,后一秒已经歪头呼呼叫不醒了”“怎么也不肯睡,吃饭吃着吃着居然睡着了”“一上车就睡着了”。 维护生物钟 维护生物钟非常重要,玩、出门遛弯、逛街等活动应该让步于睡眠。爸妈不安排并照顾孩子的小睡,孩子就会缺乏小睡。孩子不是很稳定的系统,各种活动都要围绕让步于睡眠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好睡眠需要小心翼翼的呵护 3个月后应该注意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此外要尽最大力量维护生物钟,不可太随意,否则是对宝宝的不负责任。由多个人带孩子或者白天晚上不同人带更是要如此,不是要被时间表束缚,但参考时间表确实能够让大家都清楚什么时候大概该做什么,从而更好的响应宝宝的需求。 一般需要再次入睡。当孩子需要睡眠却想玩,而你陪他玩就是在剥夺他睡眠时间。要区分宝宝的需要和意愿。 维护生物种还有一个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点:作息应尽量和内在生物钟保持一致,不在应该清醒的时候昏睡和在需要睡眠的时候清醒。尽量避免在生理清醒时入睡,这和在生理睡眠时顺利入睡同等重要。 实际操作上就是:孩子生物钟比较规律,不太缺觉之后,不可提前太多哄睡,否则浪费体力不说还会招致反抗,难度增加。如果某种原因错过了某次小睡,应尽量不要睡,保持低强度活动,到下一次睡眠时间再哄睡。身体在睡眠时段却清醒,生物钟在兴奋而身体却在睡眠,都会导致生物钟混乱和身体的痛苦,影响入睡和睡眠时长。 晚间早入睡 不少小宝宝10点,11点才入睡,其实这个点太晚了!尤其下午觉很久醒了,晚上到这个点已经累惨了,这是很多孩子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的原因。早睡的孩子不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太晚睡觉和太晚起床都能导致经常的夜间醒来。 很多真实案例证实早睡能够改善夜惊夜醒, 支持这个观点的睡眠书籍也占多数。早睡未必早起,晚睡反而可能早起。 成人觉得7点已经很早了,6点之前就睡晚觉就更是很挑战传统观念,但其实还是成人和婴儿睡眠特点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对于疲劳的孩子还是可以勇敢尝试一下的。 对于一般双职工家庭,父母下班比较晚,这么早入睡很有难度。其实只要夜间总长差不多,是9点睡到8点还是7点睡到6点差别没那么大,晚6点睡到早6点和晚9点睡到早9点,其实睡眠量一样,而且生长激素是和入睡时间相关的,并不是和实际几点相关。按家里实际情况就行。 能晚睡晚起的情况确实也有。 但不得不提的是,早上光线量对敏感的孩子,很可能醒来无法再睡,光遮住了,还有各路早起买菜的大叔大娘,还有外面唧唧咋咋小鸟叫,还有各种车的声音。如果娃没法晚睡晚起,导致睡眠量剥夺,那么只能早点睡早上早点起。而且早上时间其实挺合适亲子互动,娃睡饱了脾气好,玩起来没压力,晚上却要担心太兴奋影响入睡。 其实入睡时间比起床时间容易把握得多。每家入睡的时间不同,7点、8点、9点都有但为何都是5点多醒呢,尤其是夏天,光线的影响很大。入睡时间不同但都5点醒,所以早睡很重要!不单娃要早睡,爸妈也要早睡,同步和充足的睡眠能改善夜间照顾孩子的精神状态,减少焦虑。 人的定时清醒机制的运转周期是25小时而不是24小时,所以有将上床时间推迟1小时的自然倾向,如果放任就容易越睡越晚,出现生物钟的紊乱,这个是作息重要性的理论依据之一。想晚睡容易早睡难,睡前要注意不要过度兴奋,要把基础打好。 哄睡技巧——关于接觉 小睡30/4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醒来,爸妈帮助或者孩子依靠自己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的努力称之为接觉。 类似于一醒就重新哄睡甚至没醒就哄睡。 为什么需要接觉? 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早期45/30分钟一个周期结束后,如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则会醒来。 接觉是为了延长小睡时长。 延长小睡时长的需求源自于小睡短。而时间短的起因受发育阶段和习惯两者影响。 一是要建立睡得长的习惯:半夜娃醒,爸妈一般不会觉得就不用睡了,而是会想办法促使娃再接着睡。小睡半小时醒和心理预期有一些关系,心里认为不会再睡了,开始起床活动了,那事实上就可能真的不会再睡了。所以不能一看到醒了就以为是睡够了,然后抱起来逗着玩,这样容易养成睡短的习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个习惯会保留很久。 其次发育阶段决定了婴儿睡眠的不稳定性高和周期短,一般能够自主睡长的能力在4-6个月期间才会逐渐发展出来,但这个因人而异有些更早,有些则会更迟。当排除习惯和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爸妈还是要耐心和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多个小打盹的修复效果不如三两个长觉,而且30/45分钟醒来常伴随哭泣,即使停止哭泣后仍然有困倦的迹象,这些都提示还没有睡够。为了保证全天的睡眠质量和婴儿的精神状态,有必要接觉帮助宝宝延长小睡时长。 哄睡技巧—— 如何接觉? 奶睡、抱睡、推车睡其实都算是接觉的方式,在提高入睡能力之前沿用这些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走通作息,优先补觉。 但很多和改善入睡方式同步的接觉,比如要破除奶睡、车睡,那么则不可能沿用。 替代的是: 方向A 提高无帮助入睡能力,比如一般醒来哭泣,给出几分钟自己尝试的机会,看是否能够自主接觉。具体请参考延时响应。但要注意这个方式对于小睡,有时候反而会哭醒,导致接觉失败。 方向B 主动干预,比如基于抱起放下法。 提前行动: 如半小时醒,试试睡25分钟还没有醒的迹象的时候就拍拍或者把手放在肩头,轻轻嗯嗯,拍拍或者手放在身上固定位置。过了常规要醒的点如没醒就安全了,很可能渡过了浅睡眠周期,实在要醒及时抱起来哄开始得守着宝宝小睡,把醒的迹象扑灭在摇篮,这么几次基本他就习惯睡得就长了 。一般午觉可以试一下。宝宝进入比较踏实睡眠之后应该减少拍动不拍动。 缺觉严重的孩子会秒醒,可能靠拍不行或者新手接觉,不单要抱起而且要提前抱起。接觉的首要目的是能睡长,所以如果睡在手上了也可以接受,睡觉优先。但如果是入睡就抱起放下的话接觉的时候也是尽量不要睡在手上。具体请参考抱起放下。 接觉的注意点? 有时候辛苦一通只睡半个小时的,别气馁也别着急,这个短期需要运气,长期靠耐心。 接觉比开头哄睡还难,这个是正常的,要有心理准备。 小睡接觉成功之后不能不能得瑟太早,看似一动不动并不等于一定已经完全睡着了,要巩固几分钟,否则一旦接觉“成功”后几分钟再醒,想再哄就很难了。 早期如果不及时扑灭醒的火花就容易彻底的醒。但能睡长之后,尤其有自主入睡的能力后,应该逐渐变思维逐步减少干预不干预了,婴儿自己哇一声翻翻身一会也许就自主接觉,大人过早介入反而容易变成帮倒忙,彻底将孩子搞醒。 避免帮倒忙比较好的办法是装睡。眼神接触会刺激肾上腺素水平,可能算是睡眠期间尤其接觉的时候“避免眼神接触”的理论依据吧。 比如未满三个月的,睡着后放下也可以,屁股先着床,脖子下的手暂时不拿出,用从屁股处挪出的手对身体进行轻拍类安抚, 脖子下的手可以最后抽出(过5分钟之类),其目的是为了模拟抱着的感觉,优先保障睡眠时间然后再试图改进入睡方式。 但要注意有时候睡不长就和没有能够醒着入睡有关。 脑补一下场景 :主人翁喝大了,不省人事…画面切换到阳光照在床上,主角睁开眼,迷迷糊糊一副没睡醒的样…突然之间!发现房间,床很陌生,更要命的貌似衣服也换过…立马跳起来有没有?对娃也是这样,人家入睡和醒的环境相差太大,要么醒后复现入睡环境,要么入睡环境向醒后的靠拢 所以大月龄后醒着被放下对睡眠中能继续入睡至关重要。中途醒来,迷迷糊糊之间一旦发现环境变化,如原本在温柔怀抱中,醒来发现在躺在硬邦邦的床上,成年人尚且会立刻警醒更何况孩子,其中还牵涉到信任的问题,一旦觉得你会偷偷放下他,则更易醒来检查。生物钟建立后还总需要接觉和睡眠环境不一致有关。 注意练习一下放下的技巧,放下的时候尝试醒着放下,从全迷糊放下慢慢过渡到半迷糊放下再到醒着放下,多尝试几次熟悉宝宝的规律,醒着放下睡得长。45分钟因人而异,如果很缺觉20分钟也有可能醒,所以接觉的时间还是要基于你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来的。 接觉失败怎么办? 以5个月宝宝为例,起床一个到两个小时会开始睡早觉,早觉一般1.5小时,如果1小时左右精神好,也没必要硬接,睡三觉的孩子傍晚小觉本身就属于短觉,不属于接觉失败的范畴,不用硬接,而且也怕影响晚上入睡。午觉最有潜力,可以冲到两个多小时,所以是最值得争取的,一般午觉只有45分钟应该作为接觉重点来。 另外如果睡觉哭醒,一般需要尝试帮助接觉,而非直接从哭泣中唤醒。接觉时间过长,准备放弃的话,可以抱出房间从哭泣中唤醒。 接觉失败后有两种选择,A 玩一会之后,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尝试入睡,也就是把下一觉的时间提前;B低调玩耍,接下去一觉还跟往常时间类似。具体看当时的情况和状态。 情况A中较短的时间指多短呢?假设只睡了30分钟接觉哭醒,10,15分钟接觉,失败放弃。或者是如果精神状态好,比如醒来直接是笑着醒的接觉的时间可以更短一些,稍作尝试3,5分钟放弃。那么可以在失败后的30~45分钟后尝试再次入睡。由于睡得短,这个入睡的间隔比长觉后的清醒间隔短。实际情况里面也有能够和平常清醒时间接近的,就属于情况B。 接觉不会次次有效,但不太可能完全无效。要胆大心细,沉着冷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