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仪式感并不只是每一个节日,而是生活的每一天,每件事的态度,及每一餐的用心程度。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这跟矫情无关,而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
刚认识元爸的时候,发现他是没有什么仪式感的,可能和原生家庭有关。我爸妈会记得他每个生日,阳历阴历都给过,要么在家里邀请客人,买个大蛋糕;要么一家人出去吃喝玩乐一整天。还会给他发个红包。元爸第一次过生日,高兴地合不拢嘴,晚上睡觉前嘟囔着,过生日就是好!慢慢地,我们生活中就开始多了一些仪式感,纪念日、生日、节日,或者有了高兴的事,都会小小地庆祝一下。
小团圆过生日时,爷爷奶奶说这么小的人,有啥好过的,我们从来不过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谁哪天过生日。我们也没有介意,阿公阿婆还是阳历阴历带着一家欢聚一下,带着孩子去外面吃顿饭,买个蛋糕,买个礼物,游乐场玩一玩,包个红包。孩子非常高兴,感受到家人的爱意,感受到小主人的光环,也知道了自己怎么出生的,会感恩妈妈。爷爷奶奶从一开始的抵触,后面跟着参加,最后也知道给孩子买个小小的礼物了。其实礼物不在大小,也不在钱多钱少,是一种仪式,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会给人很多的幸福快乐。
过年前夕,我们和带着小团圆逛花市,置办年货,贴对联……这些仪式于孩子而言,都将倍添过年的乐趣和意义。过年时张灯结彩,一家人团聚一起,吃饺子,吃团圆菜,感受节日的美好,和生活的温暖。
幼儿园老师也很注重仪式感,开学等日子,会要求小朋友白衬衫、黑裤子。过年会要求穿红袄。小班毕业会给孩子拍很多集体升班照。孩子们在参与的同时,对我们的文化,对集体的荣誉感都有了更深的体会。
马上又中秋了,我们打算带着小团圆,还有孕期的二宝,一起拍一套全家福,纪念这个特殊的时期。
不仅仅是节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可以多一些仪式,给孩子多一些“仪式感”,你会发现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对自身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送孩子上学时,我们会比个心,互相说一句爱你哦,再见。孩子睡觉时,我们会互相亲亲,说一句晚安哦。每天都这样,每个平凡的日夜都变得温暖一些了。
家庭生活是需要仪式的,每个重要的日子,大家都应当度过,家人聚在一起送上祝福或者给予安慰,在祝福或安慰中,小孩子一年年长大,老人一岁岁老去,这是一种美好的家族传承。仪式感其实花不了几个钱。赚钱本来就是用来过好生活的。如果特殊的日子,快乐的时候,都不舍得一些浪漫,一些记录,一些美好的祝福,还等到什么时候再去享受生活呢?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生活,过着过着,你就成了精神上的贵族。
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让我们给自己的孩子一些仪式感,让他的童年美好、温暖,长大后遇到挫折和困难,他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因为他会相信,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也有能力度过困顿,拥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