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的时候就要开始打疫苗,通过每个阶段疫苗的注射,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抵抗各种的病毒.而有了这样的抗体,在面对这类病毒时就可以自然抵抗,从而保护了宝宝的健康.现在的疫苗种类很多,有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也有称为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主要还是看家长对于疫苗是如何看待的,然后家庭经济情况来选择疫苗,但是有一些常见的疫苗,是宝宝在6岁前一定要注射的,这个是很多家长都会带宝宝去注射的.
最近,全国的妈妈都很焦虑,“被迫”宅家24小时面对熊孩子不说,还要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特别是疫情恰逢孩子的疫苗接种期,怎么办?
都说疫苗是孩子的保命符,在这个特殊时期,疫苗能不能推迟打?接种过程如何做好疫情防护?诸多问题,都让妈妈们踌躇不已。
小熹也急妈妈们之所急,特意去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大家解答疑惑。
01
■关于疫情流行期间推迟接种的建议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儿童预防接种防控指引(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引》),针对这段时间接种疫苗的相关事项做了提醒。
《指引》建议,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以下情况免疫规划疫苗可推迟接种。
卡介苗:出生24小时内注射
卡介苗的接种作用:卡介苗的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儿童结核病,被称为兴盛而第一针.因为我国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感染了结核杆菌,而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这类病菌.
乙肝疫苗:建议12月龄之前完成三剂次接种,每剂次间隔至少28天,超过12月龄接种同样有效。
乙肝疫苗的接种作用:乙肝指的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会导致每年大概有100万的人员死亡,而乙肝目前是没有办法根治的,所以只能及时的接种疫苗,提高自身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毕竟预防大于治疗.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建议最好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完成三剂次基础免疫,但12月龄之前任何时间完成三剂次均有效,每剂次间隔至少28天。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的作用:此疫苗的注射主要是为了预防因为脊灰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疫苗接种作用:主要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而白破疫苗则是白喉和破伤风的联合疫苗.
A群流脑多糖疫苗:建议最好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完成,但12月龄之前任何时间完成两剂次接种均有效,每剂次间隔3个月。
A群流脑疫苗的接种作用:主要是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炎髓膜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流行病死率高,多发在1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
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建议最好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完成,但12月龄之前任何时间完成一剂次接种均有效。
疫苗的接种作用:麻风二联疫苗的接种是预防麻疹,风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麻风三联疫苗的接种主要是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多发于春季,儿童和青少年是易感染群体.
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建议最好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完成,但24月龄之前任何时间完成一剂次接种均有效。
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作用:预防流行已性脑炎,是一种青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作用:甲肝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他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宗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会通过食物和饮用水传播.
但有部分疫苗有严格的月龄和年龄限制,超过时间范围可能就接种不了了,所以爸爸妈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在时间范围内尽快接种。
具体接种信息可参考下图:
据小熹所知,目前很多地区已经暂停接种疫苗了,有可能想接种也接种不到,所以爸爸妈妈最好提前向接种点或疾控中心进行咨询,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如果当地社区医院有网上预约接种系统的话,也可以利用起来,提前了解疫苗库存、如果需要可以提前预约最好,这样就能避免排队,减少在医院逗留的时间。
02
■要去接种疫苗,我们需要哪些防护?
1.尽量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自己开车。如果没有条件,乘坐时尽量不要碰触门把、扶手等,让孩子戴手套,不要让孩子揉眼睛等,回家要洗手。
2.到医院时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接受体温检测、说明有无与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和可疑症状后进入门诊。
3.请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口罩。孩子如果没有合适口罩,实在没办法用棉布口罩,尽可能护住口鼻,避免飞沫喷溅。
小熹特别提醒:对于1岁以下宝宝要密切观察,避免口罩引发窒息风险。
4.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最好2米,防止飞沫传播。
5.小熹强烈建议去之前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确定是否正常开放、是否有疫苗、是否需要这时候接种、什么时候去人较少等问题,了解清楚再去。
不过,话说回来,根据各地相关文件,疫苗接种门诊一般均设置在医院的清洁区,且不得与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检验科等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科室共用出入口及通道。
所以,疫苗接种门诊是医院里相对比较“安全”的区域。
尽管如此,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带孩子去接种疫苗,依然需要做好防护。
以上疫苗是根据妈妈们跟宝宝种疫苗所收集整理的时间和左右,但是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家长们可以提前了解收藏,到宝宝拿到打疫苗的时间和种类时可以作为对比,具体的应该以医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