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庭聚会的时候,大宝在听奶奶给他讲屈原的故事。大宝现在七岁马上要上小学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点稍晚了。尤其是港独事件的不断发酵,给我敲了个警钟。要从小培养孩子一个中国的思想,而且要时刻让他有着属于中国人的自豪感,要感恩现在因为在中国带给自己的一切优势。有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他的人格塑造来得更加重要。 奶奶讲到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还会瞻仰他的画像。没想到,孩子转头就跑到奶奶身边,对奶奶说:“奶奶,等你死了,我也要把你挂在墙上。”小朋友和奶奶的感情一向很深,本意是想表达对奶奶的爱戴和尊重,却没完全理解“死”的概念,结果逗得全家人哭笑不得。 人们向来都说童言无忌,你们家里这些小可爱们还有哪些或暖心、或雷人的语录呢? 但是,孩子们的童言无忌,有时候并不挑场合。在家人面前,因为知道孩子是无心之说,自然不会责怪,在外人面前,往往就会搞得气氛很尴尬,这时候要怎么解决呢?是立马和别人说抱歉还是让对方理解一下,孩子也是无心呢?这些做法都不是很明智,明智的做法妈妈们准备记笔记咯~ 1、 把控好时间 当孩子童言无忌冒犯了别人的时候,不要着急自己代替孩子道歉。而是,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他的话语是对其他人的中伤,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明白这些话并不是赞美人的话。然后告知孩子在此时需要的是他真诚的道歉。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虑,这样子处理会不会让孩子有点过与圆滑? 答案是:不是的。教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和礼貌,是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往往情商高的人,一定是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人。圆滑处世,是在日后的时间濯洗下才打磨出的,而不是小时候可以教的会的。 2、 分清楚状况 孩子的无忌分为两大类情况:一种是因为直白的表达自己的喜好,而带来的尴尬;还有一种是用词不当,明明不知道一些词语的真正意思,是听家人或者周围的人又说过,就乱用,造成的哭笑不得。很明显,孩子的词不达意,最可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别人对话当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首先要规范平时的言行。 家长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长的缩影。因此,在平时有孩子在在场的时候,尽量避免脏话粗话,当发现孩子有反复使用某些不文明的用语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要听之任之,这样会更难改变孩子的说话的方式的。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二宝的童言无忌。二宝下午睡着了,醒来已经晚上了,惊呼:“我把太阳睡黑了。”哈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