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
1.导致大动作迟缓的几种疾病
2.如何通过大动作辨别宝宝疾病
坐、站、走是宝宝大动作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一般情况是,5~8个月会独坐,11个月前后独自站立,一岁至一岁半会独走。
如果到了相对应的月龄,宝宝却没有相应的表现,就要多留心。宝宝大动作落后,与一般水平相比,也就差2个月。如果宝宝的大动作发展明显慢于一般水平,妈妈就要注意了。
1.脑性瘫痪
俗称脑瘫。患儿3~4个月大时,腿的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婴儿,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到了会坐、会爬、会走的时间,常常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宝宝;即使爬行起来姿势也很怪异,表现为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支撑身体。
2.先天性肌肉病
这类患儿与脑瘫有本质区别,虽然都有行动不便的症状,但很多孩子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仅仅是肌肉出了毛病。四肢肌肉无力、肌肉疲劳、萎缩,可能有麻木、肌肉不自主运动、肌肉疼痛等现象。
3.先天性重症肌无力
这类疾病与遗传有关,多在出生时或其后不久出现,眼外肌受影响明显,常可累及面部肌肉而影响进食。全身肌无力少见。
4.脊髓性肌萎缩症
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不出现感觉障碍。
5.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这种疾病不容易发现,不痛不痒,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宝宝屁股两边不对称,双腿不愿意分开,走路时的姿势像鸭子般左摇右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儿童四肢畸形的疾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子宫内机械性因素及婴儿的包裹方法等多项因素影响。肌肉张力下降,不能顺利爬行。
脱位侧的下肢会显得比较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部分患儿大腿皮肤纹理也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皮纹不对成的孩子都患有该病。
如何通过大动作辨别宝宝疾病
宝宝大动作异常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治愈可能性高,能减少疾病对宝宝的伤害。
1.观察宝宝大动作发展
宝宝的大动作发展是与月龄相对应的,如果没有,或者延迟时间比较长,就要检查一下。大运动发育落后患儿常常表现为:身体在出生后就发软,不像正常婴儿那样,仰卧时四肢为屈曲状,四肢松软好像“平摊”在床上一样;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宝宝有这样的表现,要立即就医。当然,很多宝宝只是发展慢,并没有疾病征兆,这种情况,就无须着急。
2.查小儿髋关节是否脱位的方法
髋关节脱位可能是养育不当导致的,早发现基本能够治愈。妈妈可以按着下面的方法自行检查一下。
宝宝躺着,将他的双髋朝两边展开(膝盖呈直角,大腿与身体垂直)。
如果宝宝的双腿硬硬的,不能展开,基本可肯定是小儿髋关节脱位;如果宝宝两条大腿的条纹不对称、而且腿有长短,也往往是小儿髋关节脱位。
有下列情况的两种以上,也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患病的可能:
给宝宝换尿布时,听到关节有响弹声;到了学步期,宝宝却不太爱走路;宝宝走路时,老是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宝宝走路时,一摇一摆像只小鸭子。
本内容来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妈妈就是超级育儿师:0-3岁智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木紫编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