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儿童制剂,主要有片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颗粒剂和贴剂等,其中近八成为颗粒剂。粗略地说,6岁以下的孩子,比较适合口感好些的颗粒剂。而6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口服片剂甚至胶囊剂了。下面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代表药物(主要针对感冒时用药和消炎药),供家长们参考。
1岁前,溶液剂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能溶于水的药物,小婴儿都能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小于1岁以下的药物,就拿常用的感冒药物来说,许多感冒药物只标明了1岁以上孩子的具体用量,1岁以下的却只注明了请咨询药师。但是也要一部分药标注了小婴儿(按公斤数)的具体使用量,父母可以优先选用这类药品。
1~6岁:颗粒剂
颗粒剂又称冲剂或干糖浆,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因为药物里添加了一些口感好的添加剂,所以降低了孩子惧怕吃药的比值。
6~12岁:片剂
颗粒剂依旧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可是颗粒剂有个缺点,因为添加了东西,其每包药物含量偏低,价位也高。比如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阿奇霉素为例,其颗粒剂是每盒43元(6包,100毫克/包);而片剂装72元(6片,250毫克/片),含量大大增多,但价位降低了。如果给大孩子吃药,原先小时候能喝一周的药物,现在却只能喝两天了,每次还要喝两三包。所以,6岁以上的孩子,上学后渐渐懂事了,家长们应该开始训练孩子吃片剂(可以用刀片分割成小片,分次咽下)甚至胶囊剂了。这样,买药的花费就大大降低了。
12岁以上:胶囊剂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特殊异味,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价位相对偏低,但是国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大都个头比较大,又不建议拆开喝,许多孩子难以下咽。所以胶囊相对比较适合大孩子服用。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孩子。
在临床中,渐渐走进青春期的孩子,其个头甚至超过了家长,一些家长不好意思带孩子看儿科了,也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吃成人的药物,其实这是不安全的。比如治疗腹泻的诺氟沙星胶囊就不适合孩子吃,因为会影响骨骼的发育。从科学的角度来看,16岁以下的孩子还应该看儿科,其肝肾功能还未发育到成人的标准,所以还是要选择标明了儿童能吃的药物。
Tips:许多特殊疾病还需要通过呼吸道、下消化道或皮肤用药的其他剂型药物。使用一些比较特殊用法的药物时,家长们一定要仔细询问医生,安全合理地使用非常重要。给小孩子购买药物时,不但要好好看说明书,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药物,还要注意选择大厂家、药效好、口感好的药物,买药千万不能只图便宜。
本内容来自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宝宝生了病,妈妈怎么办》(刘海燕 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