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出现起疹子、流鼻涕、打喷嚏,你可能以为是皮肤病或感冒,但如果长时间不见好,或是反反复复出现,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很可能是过敏症悄然而至。
如何识别宝宝是否过敏体质?
有这样一类宝宝,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让爸爸妈妈消停过,这类宝宝的皮肤特别敏感,要么不停地出湿疹,要么皮肤慢慢粗糙起来,或者反复出荨麻疹,还有的宝宝感冒后易气喘甚至发展为哮喘。如果你的宝宝也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会从医生口中得知,宝宝是过敏体质。
1.过敏体质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
引起过敏体质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就是说家族过敏史对宝宝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你和妻子双方都是过敏体质,宝宝也是过敏体质的概率高达80%。当然,过敏不只和遗传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敏和如今的环境污染,被动吸烟,摄入过多食物添加剂,抗生素的滥用等因素都有关系。
2.过敏体质宝宝的特征
(1)皮肤
湿疹和脂溢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上的过敏性疾病。此外还有皮肤过度角化、干燥,特别是3岁以上。还有的宝宝会出现皮肤过度角化变粗,毛囊角化,皮肤扎手或皮肤变黑,特别是双手、膝盖、脖子,很多爸爸妈妈会反复给宝宝洗手和洗脖子,但效果也不明显。
(2)五官
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眼结膜常常发红,眼部分泌物多,发痒;过敏性鼻炎的宝宝常常揉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还有小小的年纪就出现黑眼圈,这都和过敏有关。
(3)消化系统
宝宝出生以后排气很多,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宝宝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排便6~7次,为稀便,添加辅食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除了腹泻,便秘也可能是食物过敏的一种表现。
(4)呼吸系统
宝宝反复气喘,支气管哮喘,和过敏高度相关。
(5)神经系统疾病
宝宝多发性抽动,多动,也常和过敏有关联。这是因为长期过敏对黏膜的刺激会导致宝宝频繁眨眼睛、耸鼻子、张嘴,甚至出现耸肩和抽肚子的症状,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眼睛上翻、清嗓子、嗓子有怪声。
(6)循环系统
过敏也会引起心肌损害,表现为宝宝不爱睡觉,入睡困难,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其次是宝宝不爱走路,经常要人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精力充沛,不感兴趣的东西,就耍赖,没有精神。1~2岁的时候有些宝宝会出现频繁的咬人现象。
3.过敏体质不等于过敏性疾病
过敏体质既然和遗传有关,是不是一旦得病就无法治疗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加以预防和治疗,是可以最大限度让宝宝不发病的。宝宝一旦得了和过敏有关的疾病,除了口服抗过敏药,最实用的就是西医的回避治疗。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过敏原的检查,找到引起过敏的原因,科学回避,就可以让TA很快恢复健康。
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
1.牛奶
牛奶中所含营养素比例不同于母乳或配方奶粉,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会给宝宝的肾脏带来较大负担。如果宝宝对牛奶严重过敏的话,任何牛奶产品,都要注意。建议在宝宝1周岁后再添加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鲜牛奶最好在2~3岁后食用。
2.鸡蛋,特别是蛋清
未满1周岁的宝宝因肠胃功能不全不能完全分解鸡蛋蛋白质,因此容易产生过敏反应。蛋白比鸡蛋黄产生过敏的危险更高,如果是过敏体质最好在1岁后再添加。
3.小麦、大豆
小麦是易过敏食物之一,小麦粉中含有的麸质是常见的过敏原;大豆等豆类食物纤维素偏多且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如水苏糖)且不易消化,容易对宝宝的肠胃产生刺激而引起过敏。过敏体质的宝宝应从1岁半后添加。
4.鱼、虾类
添加鱼、虾或其他甲壳类辅食,要注意宝宝是否为过敏体质。一般来说,宝宝10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尝试鱼肉和虾肉。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则需要在1周岁甚至更大些再让宝宝尝试。
5.坚果类
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也比较容易诱发宝宝过敏。如果宝宝有过敏史,则要推迟到3岁以后再尝试。
6.一些水果
一些热带水果如芒果、草莓、红梅、杨梅也比较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Tips: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虽然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完全是两种病。食物过敏发病快,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比如有的宝宝对花生过敏,只要一吃花生立刻就会引起全身不适,如起红疹、水肿等。而食物不耐受发病比较缓慢,症状不明显,属于慢性病。有时宝宝在进食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会有反应,症状一般为呕吐或者拉肚子等。
揪出藏在家中的过敏元凶
1.隐藏在客厅里面的过敏元凶
(1)布艺家具
现代派的装潢喜欢使用布艺沙发,这让家中舒适温暖之余,也给螨虫和灰尘提供了温室。你需要做的是定期用吸尘器清扫,防止皮屑、灰尘堆积。这里要提醒一点,清扫时会有扬尘,请让宝宝回避一下哦。
(2)地毯
客厅茶几下面铺个地毯感觉很高大上,但是长绒地毯是最不容易清洁的尘螨聚集地,没有之一。要彻底消灭螨虫,家中尽量不要使用地毯,或是选择毛较短的地毯,此外,人造地毯也比羊毛地毯更安全。
(3)空调
空调过滤网是很容易忽视的卫生死角,清洁空调滤网对预防过敏非常重要。使用滤网清洁剂定期清理,可以有效清除螨虫和霉菌等过敏原,避免宝宝在享受清凉之余遭受看不见的危险。
(4)墙壁和装饰
粉刷墙壁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涂料,这些涂料会在6个月~2年内缓慢释放难以察觉的甲醛等有机挥发物,进而导致宝宝过敏。如果你恰巧在2年前装修过房子,在天气好的情况下需要频繁通风,或使用具有清除甲醛功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改善家里空气质量。此外,墙壁上避免放置锦旗类和悬挂丝制品饰物及其他易堆积灰尘的东西。
(5)宠物
宝宝呼吸道脆弱,宠物毛发容易引起呼吸道过敏。尽量不养猫、狗等宠物,若家中养宠物,请保持宠物清洁卫生,不要与宝宝零距离接触。
(6)电器
当通风不良时,电脑、传真机等会散发一种无嗅无味的气体臭氧,刺激眼睛及气管黏膜,你要减少或避免宝宝与电器接触。同时,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宝宝在与电器亲近后,都需要尽快洗手。
2.隐藏在厨房里面的过敏元凶
(1)花瓶
在餐桌上布置鲜花非常有格调,但是花粉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例如我国北方地区诱发秋季花粉症的菊科植物。如果家中摆放野菊花、万年青、黄杜鹃等,都非常容易引起宝宝呼吸道过敏。此外,花瓶中的积水和枯枝败叶都是霉菌滋生的温床,也会引起宝宝过敏。
(2)冰箱
冰箱可不是保险箱,看似安全保鲜,实际上是各种霉菌的天然家园。你一方面需要清洁保鲜层附着在内壁的水渍,另一方面要关注看不见的接水盘,定期清洁消毒。
(3)水槽
把不锈钢水槽擦到铮亮也没用,关键在下面的过滤器。食物残渣、积水简直是霉菌、细菌的天堂,请务必定期倾倒垃圾,并用家用消毒液清洁消毒。
(4)橱柜
橱柜要是清理不干净特别容易引来蟑螂的“光顾”,蟑螂除了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它的粪便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家里有宝宝不能够使用喷雾杀虫剂,但是可以用诱蟑盒或者粘蟑纸等相对安全的方式清除害虫。
3.隐藏在卫生间里面的过敏元凶
(1)瓷砖
其实瓷砖比马桶更需要做好清洁,在淋浴间内的瓷砖如果没有及时清洁,会产生霉斑,释放后是非常强烈的过敏原。因此,每天使用完淋浴房,要记得将积水清除,然后擦拭墙面和玻璃上的水渍。而卫生间地板的地缝中间非常容易渗水,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大量的霉菌,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危害。
(2)毛巾
宝宝贴身用的毛巾,会沾染看不见的皮屑和污垢,经常放在卫生间内阴干,潮湿的环境会使霉菌滋生。有条件可以使用洗衣机+烘干机的组合,没有的话也可以利用日晒的方法为毛巾烘干消毒。
(3)香氛
很多妈妈喜欢在卫生间放置一些固体或者液体香氛,消除异味。但是劣质的香氛中,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也会有宝宝因此过敏。
(4)家用化学
家化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水、护肤霜、化妆品等,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不乏会对它产生过敏反应的宝宝及成人,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问题、眼睛刺痒等等。你可以给宝宝使用宝宝专用皮肤护理用品,或用天然物品代替化学物质;洗澡、洗头时不要让沐浴液、洗发水等进入宝宝眼睛、口鼻、耳朵,不小心弄到要及时擦拭、吸干。
4.隐藏在卧室里面的过敏元凶
(1)床垫
清扫床铺最容易被忽视的便是床垫,床垫也是螨虫滋生的温床。建议使用床罩,避免使用绒毛毛毯及丝质床单。
(2)床上用品
经常曝晒、换洗宝宝的被褥。窗帘都要经常清洗,清洗时在洗涤液中最好加入一定量的柔顺剂,即可去静电使纺织品更加柔顺,又能防止病菌的滋生蔓延。清洗的水温应控制在55℃,此水温可以杀死微尘螨。
Tips:如果遇到冬春交际,冷空气还是非常明显。从门窗灌进来的冷空气往往会刺激宝宝,使其发病或加重病情。建议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要利用窗帘保暖。还可以使用有保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宝宝常用的抗过敏口服药有哪些?
宝宝有过敏性疾病,你要对抗过敏药有个了解,但不要直接买给宝宝吃。每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具体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一代抗组胺药
在二代抗组胺药未上市以前,医院常用氯苯那敏给宝宝们抗过敏。氯苯那敏能减轻过敏反应,常常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以及过敏性咳嗽等疾病,但它的不良反应是嗜睡、精神不振、口干口苦,偶见粒细胞减少。
2.二代抗组胺药
1993年,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开瑞坦)在中国上市,该药比起一代抗过敏药物来说,价钱贵了很多,但副作用减少了很多,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没有或仅有轻度嗜睡作用,如今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和此类似的药物还有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都是二代抗组胺药。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钠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近几年在临床应用上逐渐增多起来,主要用于治疗宝宝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它可以抑制气道炎性过程,减少气道阻塞。这种药虽然副作用很小,但也有引起情绪或行为异常的报道,如有发现,请你及时向医生反馈。
4.钙补充剂
我们很少将钙与过敏联系起来。其实,在药物手册中,钙补充剂被归到了抗过敏药物里。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使渗出减少,所以起到了抗过敏作用,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和荨麻疹等。虽然这种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静脉用药如果速度太快,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情况,因此口服相对安全。
5.维生素C类药
维生素C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也有轻微抗过敏作用,通常把它和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联合使用,用于宝宝脂溢性皮炎的辅助治疗。
6.激素类药
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这类药可用于治疗宝宝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紫癜等,但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发胖、骨质疏松等许多副作用,不宜长期用(吸入皮质激素除外,因为副作用很微弱)。
Tips:宝宝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注意事项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彻底治愈过敏性疾病,现有的抗过敏药物都是对症处理。所以,宝宝使用抗过敏药物要注意这些事项:
1.抗过敏药物也有可能导致过敏,其中以氯苯那敏最为常见。如果宝宝在服用抗过敏药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时,要考虑到是药物过敏,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十分危险。
2.有些抗过敏药有耐药性,有的宝宝仅仅服药1个月,就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这时就需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3.宝宝有过敏性疾病,你要对过敏药有个了解,但不要直接买给宝宝吃。每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
宝宝过敏后,千万别做这3件事
1.频繁更换奶粉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添加配方奶粉后出现腹泻、便秘等过敏状况,第一反应就是奶粉不行,事实上你还需应警惕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过敏,这时靠更换普通奶粉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容易延误病情。
而更常见的导致宝宝出现肠胃不适、疑似过敏的原因,是你在奶粉添加或者更换奶粉段时,没有按照逐步添加的原则,没有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导致了腹泻或便秘的情况,此时再频繁更换奶粉反而会加剧宝宝的不适。
Tips:在给宝宝的奶粉换新的品牌或者换段时,要逐步添加,慢慢过渡,给宝宝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可选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氨基酸奶粉。
2.拒绝使用激素,迷信湿疹膏
对于宝宝因过敏引发的湿疹,不要拒绝给宝宝使用任何激素类产品,更不能选择湿疹膏。其实,大多数宝宝湿疹都是由于肠道过敏引起的,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范围内使用即可。反而,在宝宝破损皮肤处使用湿疹膏,容易加重过敏或者引起新的过敏
Tips: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激素,医生在使用时都会考虑到宝宝的身体状况,通常不会让宝宝长期使用。
3.使用免疫增强剂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经常过敏,便怀疑是宝宝免疫力低下,要求给宝宝使用免疫增强剂。这真是大错特错。因为过敏本身是免疫异常增高的表现,盲目使用免疫增强剂反而适得其反。
Tips: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经常带宝宝锻炼,增强宝宝的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才能降低宝宝过敏的频率。
宝宝过敏,要不要进行脱敏治疗?
脱敏疗法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针对过敏原的治疗办法,也被很多爸爸妈妈视为能根治宝宝过敏的“救命稻草”。那么,脱敏治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1.什么是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也称为减敏治疗,是免疫治疗的一种方法。是在过敏原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将其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从小剂量开始,让宝宝接触并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反应。待宝宝耐受之后,再逐步提高过敏原的浓度和剂量,直至达到抗原抗体结合的高饱和状态,进而提高宝宝对特异性过敏物质的耐受,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简单地说,脱敏治疗就是遵循了“温水煮青蛙”的原理,从小剂量开始让宝宝慢慢地接受这种过敏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耐受力,最终达到抗敏的效果。
2.脱敏未必有您想得那么简单
不得不承认的是,从理论角度,脱敏疗法的确是个伟大的治疗方法,因为它确实有可能根治过敏反应,但从实践上说,未必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原因如下:
(1)过敏原种类纷繁复杂
据保守估计,自然界中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不下几千种,而当前我们能够通过仪器检测确认的不过也才30多种。
(2)整个治疗过程耗时长
如果要达到脱敏状态,宝宝必须要系统地接受治疗,一般的治疗间期都是2~3年不等,其间的花费在几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因每个人的免疫系统不同,脱敏治疗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3.脱敏不能停药
脱敏治疗不能替代药物,并且必须在有一定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再考虑使用。即使在完成脱敏治疗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宝宝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4.脱敏过程存在风险
任何的医学治疗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脱敏疗法也不例外。事实上,脱敏治疗就是让过敏原主动与机体接触,类似以毒攻毒的道理,是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的。因此,不要让宝宝随便接受脱敏治疗,尤其是对类似季节性鼻炎的过敏,先不要忙着脱敏,因为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免疫力提高,到一定时期很有可能自动脱敏。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