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随着时间一天天长大,睡姿也会变化多样,如果继续做爸妈床上的“夹心饼干”,不仅父母会休息不好,宝宝自己的也会受限。那么,何时才是分床的最好时间呢?
分床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尽量让他睡小床。如果没能这样做,应该跟宝宝早点分床睡,越早越容易,越晚则越难。
从心理角度看,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感到自己逐渐“长大了”。同时,还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比如独自克服对孤独和黑暗的恐惧等。宝宝在一个人入睡的过程中,会发现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并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生理角度看,分床睡不仅能让孩子呼吸到更为新鲜的空气,而且还能避免出现妈妈压伤宝宝的意外。
多大分开睡?中西方认识不同
宝宝何时分床睡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西方人认为儿童分床最好从婴儿期开始,因此孩子出生后就与父母分床睡,到了4—5个月大时,就与父母分房睡了;但在国内,由于受传统育儿观念以及居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很少有家庭在孩子出生时就让他们单独睡在婴儿房里。
究竟应该怎样做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反对分床睡的学者指出,在原始社会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睡在一起的,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年后才分开,因为这样可使父母保护孩子不受动物侵害,让孩子得到温暖,且同床睡也方便家长照顾孩子。而有调查指出,与父母共睡的儿童有35%存在夜醒问题,而分开睡的只有7%。父母让孩子睡在自己床上的决定没有对错之分,每种决定都有自己的角度。
2005年,美国儿科学会修改了先前推荐的《儿童安全睡眠环境方案》,建议婴幼儿与父母同房分床睡眠,就是在一个房间,把孩子的小床放到大床旁边,这样既方便父母随时照顾宝宝,对孩子来说也更安全,有助于孩子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减少各自睡眠的影响,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睡眠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性,为今后分房睡觉打下一个好基础。
宝宝多大开始尝试分床睡?
这也并不能完全参照儿童的年龄来划一个分界线,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家庭的实际居住情况而定。当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的时候,比如晚上睡得很安稳,不乱踢被子,要小便的时候会叫大人了,都说明此时可以分床了。
有的家长择在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学这样的标志性时间分床,这样做并不一定好。入园、入学本身就是重大的转变,再加上分床就会让孩子压力更大,对于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应该在入园或入学前的半年到一年与父母分床睡比较好。
父母尽量在3岁之前就开始尝试慢慢分床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妈妈要有心理准备,分床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孩子分床不顺利,不是孩子舍不得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孩子。
分床后小床摆放有讲究
小床的摆放位置也有讲究。开始时,可将一侧护栏放下,紧挨着大床。这样,孩子就不会明显感到跟妈妈分开了,妈妈一侧身就能照顾到孩子,很方便。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渐拉开小床与大床的距离。同时,提醒家长,分床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1摄氏度左右;家长要注意,护好孩子的肚子和肩膀,这些地方受凉容易生病。
TIPS:分开睡觉对孩子及家长而言就像是孩子的又一次断奶,家长应该注意把握分寸,循序渐进;坚持原则,不要放弃;因事而异,灵活把握;心理平静,淡然处之。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