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早教 今日关键词】
体格:粗大运动-动作、平衡与协调
认知发展及基础读写:思考及处理-好奇心和探索欲
社会情绪:情绪智力与道德法制-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
宝宝的成长没有固定的测量标准,新手爸妈往往两眼一抹黑。可爸妈千万不能破罐子破摔,要知道每个阶段的成长,都对宝宝意义重大!赶快看看这篇攻略。
1岁半宝宝的体格发育:能动且好动
1岁开始,宝宝的体格就有了很大的成长。到了1岁半,宝宝通常能够独立行走、甚至奔跑,尽管腿脚看起来较僵直,依然能够在外力帮助下,爬上或走上楼梯、爬下楼梯。宝宝还能做到弯腰去捡东西、扔/踢球类物体,手部也能较为流畅地使用汤匙和叉子,轻松地使用杯子喝水、用笔涂鸦与在妈妈帮助下刷牙。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喜欢上推拉东西,尝试自己的力量。不过要注意,宝宝并没有安全意识,可能会出现爬婴儿床、柜子等危险动作哦!
爸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训练游戏,引导他动用自己的四肢进行探索、运动,安全地发展体格、发泄精力。比如教他用费雪小怪兽学步拖拖乐玩障碍赛游戏——在客厅内放置一些毛绒玩具充当障碍物,然后鼓励宝宝拉着拖拖车“翻山越岭”,抵达终点。游戏过程中,宝宝既能锻炼手部肌肉,也能发展腿部肌肉,并促成上下肢体的协调,非常有助于体格的成长发育。
这个时期的宝宝相较前一阶段更显聪慧。当爸妈询问他时,他通常都能够明确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或是卡片上物品,也能够辨别镜子中不同的镜像。当爸妈向他发出一个复杂的、需要两步完成的命令,他还能够较为准确地执行。同时,由于思维能力的成长,宝宝越愈发热衷于探索,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他可能会翻箱倒柜探究里头的东西,也可能自发涂鸦、乱涂乱画,甚至击打各种物体,使物体发出声音。
不过爸妈要注意,宝宝会因粗浅的自我意识产生一种“世界围着自己转”的错觉,一旦要求被拒绝,就会大声哭闹抗议。他无法理解他人的愿望与需求,也不知道对错概念,所以对他一味说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如果他提出的要求非常离谱,那么爸妈就应该直接拒绝他,用行动告诉他这是错误的;或者教会他通过次一级的选择来转移对某个事物的固执要求。
比如宝宝向爸妈索取手机被拒、哇哇哭泣时,爸妈可以给他一个玩具——以此取代给他真正的手机。宝宝的诉求在合理范围内得到满足,更有助于他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1岁半宝宝的语言发育:善于观察与倾听
仔细观察1岁半宝宝,爸妈会惊讶地发现他居然能够制造、模仿那么多种声音。这实际上也是宝宝语言发展的一个表现。受惠于认知能力与感觉器官的成长,这个阶段的宝宝非但能够说上10个或更多的单词,还尤为擅长观察与倾听语言,包括人声与机器声。
爸妈可以在日常游戏中增加一些对话环节,让宝宝多听语音,进一步助力语言发展。在游戏中多给予宝宝观察和倾听的机会,帮助宝宝发展语言的表达。
1岁半宝宝的社交及情感发育:独立又粘人的矛盾体
宝宝进这时期,独立性更强,即便爸妈不在身边,也能自在地探索、游戏,还会常常表露出自助的意识,企图做一些与自己相关的家务。如果爸妈经常做某件事,那么宝宝也会审查爸妈的这种行为而产生模仿的倾向。因此,在这个时期爸妈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但是宝宝也会乱发脾气,粘着爸妈不放或是故意违抗爸妈以引起注意。这是源于前几个阶段与爸妈建立的依恋状态。宝宝从中这种依恋状态中获得安全感与舒适,因此当外界刺激过度时,他就会下意识地寻找爸妈获取慰藉。
如果宝宝出现推搡、轻抚、捏其他学步期的孩子,爸妈不必过于担心——这并非有意捣蛋,而只是一种探索。试着对他的行为报以消极回应,他将感到诧异并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或者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陪他玩费雪Q版友谊小社区,它模拟各种社交场景,能够以情感共鸣与换位思考的游戏,教会宝宝如何社交、如何讨人喜欢。爸妈亦可购买一些补充人物,帮助宝宝与其他宝宝建立早期的游戏互动,加强社交能力的发展哦!
爸妈要知道,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个性与成长环境,因此成长阶段与表现有所差异。如果宝宝暂时未能达到文中提出的指标,爸妈也无需过于担心。只要确认并非受疾病或错误教养方式影响,那爸妈就只需做一件事——耐心等待,静心呵护,用心引导,你的宝宝很快就会用成长回报你!
参考文献:
1、Berton L.White,《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育儿建议仅供参考,我们同时建议您咨询您的医疗保健师。
©2019美泰集团版权所有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