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孕育

找母婴知识就上宝宝树

宝宝一到陌生环境就哭,怎么办?

【每日早教 今日关键词】

社会情绪:情感与自我表达-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出多样的情绪

 

22个月大的宝宝依然会在新环境中感到害羞、不安。爸妈真的好着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不害羞、更外向吗?

宝宝的害羞,是宝宝的情感表达,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一方面,自宝宝对四周环境、人物有了认知与辨别的能力后,就会因陌生人、陌生环境而紧张、不安和焦虑,从而变现出退缩、害羞的情绪。心理专家还将这种表现定义为陌生焦虑,认为这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

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害羞也可能是宝宝吸引爸妈关注的一种方式。宝宝很早就隐约意识到,提高爸妈对自己的注意是满足基本社会需求的最佳方式——还有什么比爸妈更令人感到舒适、安全的呢?

随着宝宝进入1岁后,他对社交、安全感与依恋感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并且经过前一年的相处,宝宝掌握更多吸引爸妈来关心的方法,比如作害羞状,黏在爸妈身边。

此外,也有一些宝宝天生就是比较害羞,但由于前期表现不明显,没有被爸妈认知到。不过,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宝宝的害羞气质也会逐渐表露出来。

情感表达,让宝宝更好地理解自己

害羞仅仅是宝宝的一种情感表达,而情感表达,往往使宝宝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

这是因为在宝宝的左右大脑中存在着两张“情感存储卡”——杏仁核。当宝宝感到紧张、焦虑时,杏仁核就会收到相应的刺激,并将他这份与情绪相关的记忆存储起来,通过大脑信息处理,构建成认知:害羞是这样的。

而宝宝表现的情感越多,大脑接收到来自杏仁核的情绪信息就越丰富,认知也就越完善,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更成熟,自控与调剂能力自然也越来越好。

这样做,宝宝更顺利表达情感,克服害羞

爸妈真的不必担心宝宝表现得太害羞。不妨帮助宝宝加强对自我情绪的了解与表达,从而提高他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减弱害羞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他因害羞而回避、逃避,帮助宝宝彻底搞定害羞这件事儿。

1、诉说感受,表达隐藏的情感

爸妈可以鼓励宝宝张口说出自己的感受,加强宝宝对自身情绪的认知与表达,帮他挖掘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

比如和宝宝扮演费雪音乐下午茶里的两个不同的角色,一个扮演餐厅服务员,一个扮演前来餐厅喝下午茶的顾客,模拟不认识的两个人初次见面的场景,通过询问与诉说,引导宝宝表达出害羞背后的想法,为什么会害羞,没关系的,可以放心大胆一点,试试看!

2、学习手势语言,表达多样的情感

爸妈也可以教宝宝一些表达情感的手势语言,避免宝宝因认知与语言能力不足,对情感的辨识与表达不到位。比如紧张的时候捂住嘴、高兴的时候拍拍手、寂寞的时候求抱抱,将抽象的害羞转变为具体的动作,令宝宝的情感表达更丰富多样,情感诉求更直接鲜明。

3、听故事认情感,表达准确的情感

爸妈还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台费雪小狮子故事机,让宝宝睡前听故事,指出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加强对情感的认知与表达,帮助宝宝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爸妈要正确地看待宝宝害羞这件事儿——这是宝宝情感诉求的一种表达。重要的不是制止他的表达,而是与他一起克服害羞。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主编,《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Berton L.White,《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育儿建议仅供参考,我们同时建议您咨询您的医疗保健师。

©2019美泰集团版权所有

 


用户评论